开元寺一般指泉州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 176 号,其景点丰富,主要包括中轴线上的建筑、东西塔以及其他特色景点,以下是详细介绍 :
中轴线上的建筑
紫云屏 :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 年),后于天启四年(1624 年)重建,是进入开元寺的第一道视觉屏障,象征着佛地的清净与世俗的隔离。墙上嵌有一块隶书 “紫云屏” 石刻,高 6 米,宽 15 米,厚度为 0.85 米,由明代泉州著名书法家陈于王所写。 景点 泉州开元寺紫云屏
天王殿 :主体建筑修建于 1925 年,呈现出三间三进呈方形的 “悬出式” 建筑形式,面积共 427.7 平方米。殿内设有密迹金刚与梵王,被称为 “哼哈二将”,殿内门上悬挂 “大开元万寿禅寺” 匾额,两侧柱子上有弘一法师亲笔书写的楹联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大雄宝殿 :又称 “紫云大殿” 和 “百柱殿”,是中轴线的主要建筑群,与东西两塔呈 “品” 字形分布。大殿面阔 9 间,进深 6 间,面积达约 1387.75 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式结构,高 20 米。殿内设有五座佛像,分别是释迦牟尼像、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东方阿尼佛、北方成就佛。殿内的 100 根柱子样式丰富,有宋、元、明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等,一部分柱子上雕刻有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
甘露戒坛 :位于中轴线上,在大雄宝殿后方,始建于宋朝,明朝重建,呈现出重檐尖角样式。坛内供奉着卢舍那佛坐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等佛像,周围放置着菩萨和金刚,坛座上放有 “护三皈” 和 “护五戒” 诸神,坛内气氛庄严,坛顶为斗拱结构,并雕有飞天图案,是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
藏经阁 :位于甘露戒坛后侧,原为法堂,始建于元朝,民国时期使用水泥翻修重建为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上层用于收藏经文书卷,下层为僧人诵经拜佛之地,阁内藏有宋、元、明版纸本经书、贝叶经、金刚经、血经等珍贵佛家经典。
东西塔
东塔 :为 “镇国塔”,建于南宋时期,高 48.27 米,底层面积为 255 平方米,是五层八角仿阁楼式的石塔,由塔座、塔身、塔顶、塔刹四个部分组成。塔身外壁每一层均雕刻 16 尊佛像,共计 80 尊,自下而上分别为诸天神将、罗汉、高僧、菩萨、佛尊,束腰处雕有 40 幅石雕,其中 37 幅为佛经故事图,在结构和手法上体现了唐宋时期的建筑特征。
西塔 :为 “仁寿塔”,建于南宋时期,高 45.06 米,底层面积 270 平方米,其手法和造型与镇国塔相同,每层交叉雕刻着金刚力士、诸天神将、高僧、菩萨和皈依佛教的帝王太子等人物,反映了众生均有佛性的平等理念。须弥座束腰处雕刻了 40 组花卉鸟兽图案,第四层上面雕刻有男性观音菩萨、唐僧和孙悟空等佛教雕像,体现了中外宗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其他特色景点
桑莲古迹 :是一棵千年老桑树,如今其主干一分为三,宛如三条巨龙,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延伸,树叶依然繁茂,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堪称泉州开元寺的一大奇观。
弘一法师纪念馆 :展示了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近代高僧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生命中最后 14 年在泉州生活的丰富史料、珍贵照片、著作以及墨宝。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馆内有 1974 年出土的泉州湾后渚港宋代古船,被誉为 “世界考古珍闻”,为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历史以及对外贸易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