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农业与文化旅游城市,2025 年在特产、景点和特色文化方面展现出鲜明的地域魅力与创新活力。以下从三大维度为您详细解读:
一、特色物产:地理标志与产业升级并重
- 核心地理标志产品
铁岭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形成了以 “铁岭榛子”“铁岭大米”“昌图黑猪” 为代表的地理标志产品矩阵。其中,“铁岭榛子” 作为全国最大的榛子集散地,2025 年榛林面积达 113 万亩,年产量 6000 万斤,年产值突破 9 亿元,产业链延伸至榛子酱、榛仁月饼等深加工产品,品牌价值达 60.56 亿元。“铁岭大米” 以其胶稠度高、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的特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覆盖铁岭县、开原市等 6 个县(市)区,年产量稳定在百万吨级。昌图黑猪则通过 “养殖 + 加工 + 销售” 全产业链模式,实现年出栏量超百万头,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成为东北黑猪产业的标杆。
- 新兴特色产品
2025 年,铁岭进一步挖掘 “土特产” 潜力,推出榛子味煎饼、榛子奶糕等休闲食品,以及西丰鹿茸、清河胖头鱼等滋补食材。此外,朝鲜族打糕、辣白菜等民俗美食在友谊村等特色村寨实现规模化生产,成为游客必尝的 “舌尖上的铁岭”。
二、旅游景点:多元场景与深度体验融合
- 文化遗产与非遗体验
- 非遗精品线路:铁岭非遗传承馆通过 30 个主题馆展示古法造纸、活字印刷、皮影戏等技艺,游客可参与剪纸、葫芦画制作等互动项目;铁岭大戏院以国家级非遗二人转为主打,每日上演《大观灯》《小拜年》等经典剧目,培养出赵本山、范伟等喜剧名家。
- 历史文化地标:银冈书院作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完成展陈升级,新增瓷板画、3D 数字展项,重现 “少年周恩来” 励志故事;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推出 “蒸汽机车 + 冰雪” 主题旅游,游客可乘坐复古机车穿越林海雪原,体验工业遗产的独特魅力。
- 生态与乡村旅游
- 湿地与山水景观: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 “清廉大道”“怡荷园文创园”,新增史努比卡通观光车,成为夏季赏荷、秋季观鸟的生态休闲胜地;城子山风景区修复千年山城遗址,配备智能导览系统,游客可徒步登山,探寻东北抗联遗迹。
- 乡村旅游集群:大甸子镇以 “羊汤文化旅游节” 为核心,串联湾岭子苹果采摘园、五角湖剪纸基地等 20 余个景点,形成 “美食 + 采摘 + 非遗” 的复合体验;友谊村朝鲜族民俗村推出打糕制作、农乐舞表演等项目,民宿入住率达 90% 以上。
- 红色与冰雪旅游
- 红色教育基地:任辅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新增沉浸式党史版画体验,通过木刻版画讲述抗联故事;中共满洲省委开原支部党史陈列馆推出 “重走抗联路” 研学项目,吸引青少年群体参与。
- 冰雪经济:铁岭冰雪大世界打造 “雪地摩托宇宙尽头” 冰雕主题区,七里村冰雪嘉年华推出 “小雪村部落” 场景,凡河新区如意湖开展冬捕节、滑冰比赛,形成 “嬉冰雪、泡温泉、过大年” 的冬季旅游品牌。
三、特色文化:快乐铁岭与全域融合
- 节庆活动矩阵
2025 年,铁岭以 “四季游铁岭” 为主线,策划春季 “赏花观鸟”、夏季 “消夏赏荷”、秋季 “赏枫采摘”、冬季 “嬉冰雪泡温泉” 四大主题活动。其中,第十九届大甸子羊汤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超 50 万人次,调兵山蒸汽机车旅游推广季接待国内外摄影爱好者 2 万余人次,“快乐铁岭嘉年华” 整合喜剧节、荷花节、音乐节,形成持续三个月的文旅消费热潮。
- 文旅融合创新
- 夜经济与网红打卡:铁岭记忆文化演艺步行街还原老铁岭风情,夜间举办二人转、杂技表演,成为 “东北不夜城” 新地标;彩虹桥早市、开原柴市路夜市通过短视频平台走红,日均客流量超 3 万人次。
- 智慧旅游升级:全市 30 家 A 级景区实现 “一部手机游铁岭”,游客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获取智能导览、门票预约、实时客流等信息;莲花湿地景区引入 VR 荷花种植体验、AR 康熙东巡情景再现,提升互动性。
- 政策与产业支持
铁岭市实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计划到 2025 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量双倍增。通过设立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民宿集群建设、推动 “引客入铁” 奖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超 50 亿元,重点推进象牙山二期工程、昌图辽河源头文化旅游区等项目。
总结:2025 年铁岭旅游攻略
- 必吃美食:大甸子羊汤、丁记火勺、昌图豁鹅、铁岭榛子
- 必游景点:莲花湖湿地、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银冈书院、大甸子羊汤老街
- 特色体验:非遗剪纸、二人转演出、冰雪大世界、朝鲜族民俗
- 最佳季节:春季(4-5 月)赏花踏青,夏季(7-8 月)赏荷避暑,秋季(9-10 月)采摘红叶,冬季(12-2 月)冰雪狂欢
铁岭正以 “快乐文化多元体验基地” 为目标,通过 “特产 + 景点 + 节庆” 的立体布局,展现 “北方水城、快乐铁岭” 的独特魅力,成为东北亚地区生态旅游与文化休闲的优选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