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赤峰春节旅游市场的特点和 2025 年的最新趋势,以下是针对景区摊位的深度经营策略,涵盖商品选择、政策合规、场景营销和风险管控四个维度:
一、商品矩阵设计:精准匹配需求
(一)核心品类
- 生肖主题文创
2025 年是蛇年(乙巳年),可推出蛇形非遗手工艺品(如巴林石雕刻、蒙古族刺绣)、生肖吉祥物(如布偶、钥匙扣)及祈福红绳。参考安徽年货大集的成功案例,结合赤峰本地文化元素(如红山玉龙、契丹文化)设计 IP 联名款,单价控制在 30-80 元,满足游客纪念需求。
- 冬季刚需用品
赤峰春节平均气温 - 15℃,需备足防风保暖三件套(加厚手套、羊毛围巾、雷锋帽),搭配自发热鞋垫和暖手宝。针对冰雪景区,可引入冰爪鞋套和防滑冰车坐垫,解决游客防滑痛点。
- 非遗美食体验
借鉴重庆 “渝味 360 碗” 模式,主打赤峰特色热食:
- 蒙古奶茶 + 奶豆腐套餐(15-20 元)
- 手把肉便携装(真空包装,50 元 / 斤)
- 非遗糖画(现场制作,25 元 / 个)
同时提供热饮组合(姜茶、红枣枸杞茶),搭配保温袋提升体验。
(二)差异化品类
- 冰雪娱乐配套
在玉龙沙湖、美林谷等景区,推出雪镜防雾喷雾(10 元 / 瓶)、手机防寒贴(5 元 / 片)、儿童雪橇牵引绳(15 元 / 根),解决游客冬季游玩痛点。
- 家庭互动玩具
针对亲子客群,引入发光祈福灯(可定制姓氏,30 元 / 个)、生肖拼图(20 元 / 盒)、便携风筝(适合雪地放飞,40 元 / 个),增强家庭消费粘性。
- 文化体验商品
与本地非遗传承人合作,提供DIY 剪纸套装(含教程,25 元 / 套)、蒙古族服饰租赁(30 分钟体验,50 元 / 次),结合景区 “非遗过大年” 活动,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二、政策合规与经营准备
(一)资质办理
- 基础证照
- 食品类:需提交健康证、摊位租赁合同,向元宝山区市场监管局申请《食品摊贩备案卡》(10 个工作日办结)。
- 非食品类:办理《临时经营许可证》,提供身份证、场地证明,向城管部门备案。
- 安全规范
- 禁止销售烟花爆竹(赤峰全域禁放)、高风险玩具(如摔炮)。
- 餐饮摊位需配备灭火器,食品加工区与售卖区分隔,每日清洁消毒。
(二)摊位选址
- 黄金点位
- 景区入口处:人流密集,适合销售便携热饮和生肖饰品。
- 冰雪娱乐区:设置防滑用品专区,搭配热饮站提升复购。
- 非遗展示区:摆放手工艺品和DIY 体验套装,借势文化活动引流。
- 规避竞争
避免与景区内固定商铺直接竞争,可主打差异化商品(如便携防滑装备)或限时促销(如买二送一)。
三、场景化营销与复购策略
(一)主题活动设计
- “蛇年纳福” 打卡计划
消费满 50 元赠送生肖纪念章,游客可在景区 3 个打卡点集章兑换限量版红绳,提升二次消费。
- 非遗体验工坊
邀请剪纸、糖画艺人驻场,推出亲子 DIY 套餐(50 元 / 家庭),含材料包和教学,同步销售成品,客单价提升至 80 元。
- 冰雪挑战赛
联合景区举办雪地拔河、冰壶体验赛,获胜者可获赠景区门票抵扣券(满 100 减 20),吸引游客二次消费。
(二)数字化运营
- 社群运营
建立游客福利群,每日发布爆款秒杀(如 9.9 元热饮)、天气提醒(实时气温预警),增强粘性。
- 直播带货
利用抖音、快手直播,展示非遗制作过程和冰雪游玩攻略,挂售生肖礼盒(含手工艺品 + 食品,168 元 / 套),通过 “景区自提” 降低物流成本。
四、风险管控与成本优化
(一)库存管理
- 动态补货
前 3 天观察销售数据,热销品每日补货(如暖手宝、热饮),滞销品及时调整(如高价摆件转线上销售)。
- 应急方案
预留 20% 资金用于临时调货,与本地供应商签订48 小时紧急供货协议,应对突发需求。
(二)成本控制
- 供应链优化
与赤峰新发地市场合作,批量采购食品原材料(如奶茶粉、奶豆腐),降低成本 15%。
- 人力配置
雇佣本地大学生兼职,按底薪 + 提成模式(底薪 80 元 / 天 + 销售额 5% 提成),提升积极性。
五、数据参考与成功案例
- 销售数据
- 安徽年货大集非遗手工艺品占销售额 35%,热饮复购率达 60%。
- 重庆景区热饮摊位单日最高营收超 5000 元,文创商品客单价 80-120 元。
- 赤峰市场
2024 年赤峰春节游客人均消费 690 元,其中餐饮占 21.75%,购物占 16.41%,建议餐饮与文创组合销售,提升客单价。
六、政策与趋势洞察
- 文旅政策
赤峰 2025 年计划推出 **“玉龙盛惠” 消费券 **,可申请与景区合作,游客使用消费券可抵扣摊位消费,提升客流量。
- 消费趋势
年轻游客偏好 **“情绪价值” 商品 **,如祈福灯、DIY 体验,建议设计互动性强、适合拍照分享的商品。
总结
2025 年赤峰春节景区摊位应围绕 “文化 + 实用 + 体验” 核心,主打生肖文创、冬季刚需、非遗美食三大品类,结合场景化营销和数字化运营,同时严格遵守政策法规,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通过差异化商品和优质服务,在竞争激烈的景区市场中突围,实现日均营收 2000-5000 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