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景点交通服务在技术创新与政策推动下呈现多元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涵盖自动驾驶、环保出行、智慧导航、无人机配送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具体服务类型及典型案例:
一、自动驾驶与智能接驳
- 自动驾驶观光车
天津生态城在 2025 年 1 月正式运营了全国首个商业化智能网联公交项目 “奇幻海洋号”,串联景区间的接驳线路,支持障碍物避让、交通信号识别等功能。深圳莲花山公园引入 L4 级无人驾驶观光车 Robobus,实现公园内部 450 米路段的自动驾驶接驳,游客可免费体验。此外,桐乡市在 2024 年 11 月推出无人驾驶观光车 Yokee,计划 2025 年量产并应用于景区、园区等场景,支持多排座和 APP 远程操控。
- 智能网联公交
黄山风景区在 2025 年工作安排中提出推进低空经济,探索 “低空 + 物流”“低空 + 救援” 等场景,计划通过无人机配送和智能调度优化景区交通。武汉对热门景区实施单向通行和临时交通管制,结合智能监控系统动态调整车流。
二、环保与共享出行
- 新能源车辆普及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 2025 年 3 月投入 40 台纯电动环保客车,后续还将增加 57 台,实现景区内零排放运输。国务院《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到 2025 年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强度降低 5%,推动公交、出租车等领域新能源化。
- 共享出行服务扩展
哈啰景区业务覆盖全国超 420 个景区,提供亲子车、家庭观光车等定制产品,支持扫码租车和电子导览。大同古城在 2024 年 9 月引入美团和哈啰共享单车,设置 55 处电子围栏停放点,缓解景区交通压力。
三、智慧导航与 AR/VR 应用
- 智能导览系统
黄山风景区的 “智游黄山” 小程序升级 720VR 全景、实景直播和 AR 导览功能,游客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景区客流密度并规划路线。蜂鸟视图提供 AR 导航解决方案,支持室内外无缝切换,适用于博物馆、公园等场景。
- 5G 与物联网融合
北京 5 家市属公园在 2024 年启用 5G 游船智慧管理系统,游客可扫码购票、线上排队,船只配备 5G 定位盒子实现一键呼救。川青铁路黄龙九寨段在 2024 年 9 月实现 5G 全覆盖,提升景区通信和交通管理效率。
四、无人机配送与低空经济
- 无人机物流服务
深圳多个公园在 2024 年开通无人机外卖配送航线,如深圳湾公园、笔架山体育公园等,最快 10 分钟完成配送,解决景区内餐饮供应不足问题。黄山风景区计划推进低空经济管理,制定相关规定,探索无人机物流和应急救援。
- 低空交通试点
黄山风景区牵头成立低空经济工作专班,争取 “一次许可、分次报备” 的空域使用政策,推动 “低空 + 旅游管理”“低空 + 救援” 等场景落地。
五、交通管理与优化
- 换乘与接驳方案
苏州在 2025 年春节期间推出 “高铁 + 轨交”“私家车 + 公交” 换乘方案,轨道交通 6 号线串联虎丘、拙政园等景区,设置多个换乘停车场和公交专线,优化景区间接驳效率。长白山发布雪季公共交通计划,提供景区间的直达巴士服务。
- 动态交通调控
武汉对热门景区实施单向通行和临时交通管制,如东湖风景区按车牌尾号分单双日通行,缓解拥堵。苏州在节假日设置临时公交专用道,允许旅游专线双向通行,提升通行效率。
六、无障碍与人性化服务
- 无障碍设施升级
韶山景区在 2025 年 3 月推出无障碍游玩攻略,提供无障碍环保车、高铁接驳和景区内平缓坡道,核心景点配备升降平台和语音导览设备。苏州的换乘方案中,公交接驳车辆配备可折叠踏板,支持轮椅直接上下。
- 特殊群体关怀
韶山景区为残疾游客提供免费轮椅租赁和专属引导员,通过 “天下韶山” 小程序预约可优先通行。苏州的换乘停车场设置无障碍车位,并在景区入口保留线下购票窗口。
七、政策支持与未来趋势
国家层面通过《绿色交通 “十四五” 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营运车辆碳排放下降 5%,城市公交新能源占比达 72%。地方政府如惠州计划到 2025 年建成 “最美旅游公路”,推动绿道、碧道联通组网,打造慢行系统。
总结
2025 年景点交通服务以 “智慧、绿色、便捷” 为核心,通过自动驾驶、新能源车辆、无人机配送等技术创新,结合政策引导和人性化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并优化交通效率。未来,随着 5G、低空经济等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景区交通将向更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