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景区管理体系呈现多维度、多层次的协同治理格局,既包含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纵向联动,也涉及多部门间的横向协作。以下从管理主体、职能分工、政策动态及特殊类型景区管理四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核心管理主体与职能分工
(一)中央层级部门
- 文化和旅游部
- 职责:统筹全国景区等级评定(如 5A 级景区)、旅游市场监管、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2025 年实施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新国标(GB/T 17775-2024)强化了安全救援、游客容量管理等要求,明确文旅部在景区服务质量和资源保护中的主导地位。
- 典型案例:广西推行的 “一票 3 日使用制” 政策,由文旅厅联合发改委制定,通过延长门票有效期刺激消费,同时强化市场监管。
- 自然资源部
- 职责:管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负责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例如,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作为地方派出机构,承担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统一规划与保护。
- 政策动态:神农架国家公园 2025 年重点推进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科研转化,凸显自然资源部门在生态保护中的核心作用。
- 生态环境部
- 职责:监管景区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新国标要求景区土地利用和项目建设需符合环保法规,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 应急管理部
- 职责:指导景区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金川区 “紫金花城” 景区管理处制定安全生产职责清单,涵盖消防、森林防灭火、特种设备监管等,体现应急管理部门的具体监管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
- 职责:规范景区商业秩序,打击价格违法、假冒伪劣等行为。广西对景区门票收入实施阶梯式补助,要求景区接受市场监管部门核查。
(二)地方层级机构
- 景区管委会 / 管理处
- 职责:作为地方政府派出机构,负责景区日常运营与综合管理。例如,峨眉山景区管委会下设 12 个职能部门,涵盖规划建设、应急管理、宗教事务等;岳阳县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承担资源保护、旅游开发、社会事务管理等事务。
- 典型职能:
- 综合管理股:负责治安、防火、环境卫生等。
- 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股:协调景区开发与文物保护。
- 应急管理局:统筹安全生产与森林防灭火。
-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
- 公安局:维护景区治安,如峨眉山景区公安分局负责旅游秩序与交通管理。
- 市场监管局:监管景区内餐饮、购物等商业活动,如隆昌市古湖景区管委会联合市场监管局规范临时摊位经营。
- 交通运输局:保障景区交通设施,如峨眉山景区交通站负责车辆调度与安全。
二、政策动态与跨部门协作
- 新国标实施
- 2025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强化了安全、绿色、智慧化要求,推动景区从 “规模扩张” 转向 “质量提升”。例如,要求景区建立游客容量管理制度,定期演练应急预案。
- 跨部门协同机制
- 红色资源保护: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明确宣传、文旅、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协同职责,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统筹红色景区的保护与开发。
- 生态保护:广东省水利厅发布《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要求水利部门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动,共同保护水利设施与水域生态。
- 地方创新实践
- 广西 “一票 3 日使用制”:文旅厅联合发改委推出政策,通过延长门票有效期刺激消费,同时要求景区核验身份信息防止倒卖。
- 宁波景区转型计划:提出打造 “一城、二山、三江、四海” 全域景区体系,强调文旅、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的协同推进。
三、特殊类型景区管理
- 国家公园
- 管理主体:自然资源部主导,地方政府设立专门管理局。例如,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实行 “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统筹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地质公园等保护与开发。
- 职责:生态监测、科研转化、社区协调,如神农架国家公园 2025 年启动大熊猫借展评估,推动科研成果应用。
- 红色旅游景区
- 管理主体:宣传部门牵头,文旅、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协同。甘肃省规定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设在文旅部门,负责统筹红色景区的展陈审核与旅游开发。
- 政策:四川省要求红色旅游景区收入的 5% 优先用于资源保护,禁止过度商业化。
- 水利风景区
- 管理主体:水利部门主导,如广东省规定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需与河湖长制平台联动,协调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 职责:防洪安全、水域管理、水文化传承,如太原汾河景区禁止修建妨碍行洪的构筑物,保障汛期安全。
四、总结:管理体系的三大趋势
- 协同化:从单一部门主导转向多部门联动,如红色景区的联席会议机制、水利景区的河湖长制平台。
- 法治化:新国标、地方条例(如《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为景区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强化责任落实。
- 智慧化:景区智慧化被纳入新国标要求,推动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如峨眉山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提供电子导览与应急响应。
景区管理的复杂性要求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 “政策共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 的治理网络,以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