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甜品在景点销售遇冷,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反映了消费趋势的结构性转变,也揭示了行业生态的深层变革。以下从六大维度展开分析:
一、消费需求升级与健康意识重构
- 健康饮食成为主流
消费者对高糖高脂食品的警惕性显著提升,健康饮品和轻食需求激增。2025 年无糖饮料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600 亿元,而景点传统甜品(如冰淇淋、蛋糕)因高糖属性面临直接冲击。例如,乐百氏推出的 “0 蔗糖 AD 钙奶” 添加低 GI 塔格糖和益生元,这种健康化产品更易获得消费者青睐。
- 功能化与场景化需求崛起
消费者对甜品的期待从 “解馋” 转向 “营养补充”。2025 年春季,轻餐品牌加速推出添加益生菌、膳食纤维的功能性甜品,而景点甜品仍以传统品类为主,难以满足 “健康 + 情绪疗愈” 的复合需求。例如,杭州龙井茶、丹东草莓等地域特色食材被广泛应用于新品,而景点甜品的原料创新滞后。
二、政策与监管环境的刚性约束
- 食品健康标准趋严
2025 年 3 月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2025—2030 年)》明确要求 “限制油、盐、糖过量使用”,这直接提高了甜品生产的合规成本。例如,部分景点甜品因糖分超标被迫下架,或需投入资金改良配方。
- 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强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要求加强网络订餐、现制食品等新业态监管。景点甜品摊位若未能实现 “互联网 + 明厨亮灶”,可能面临更高的抽检频率和处罚风险,导致经营成本上升。
三、竞争格局的颠覆性变革
- 餐饮业态多元化分流客群
景点内餐饮选择日益丰富,健康饮品、鲜花宴、特色小吃等品类抢占市场份额。例如,正定县旺泉古街引入饸饹、蒸菜等传统小吃,同时融合烤肉、火锅等网红美食,甜品仅占餐饮业态的 10%。此外,2025 年春季低空飞行、智能游船等新兴文旅项目进一步分散游客注意力。
- 品牌化与连锁化挤压生存空间
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茶饮品牌通过 “随心团” 等线上平台快速渗透景点市场,其标准化产品和低价策略对个体甜品摊位形成降维打击。例如,蜜雪冰城在抖音平台推出的 “春日新品” 团购订单量增长超 280%,而景点个体户缺乏规模化采购和营销能力,难以竞争。
四、经济环境与消费行为的双重制约
- 客单价提升与消费理性化
尽管 2025 年国内旅游人次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客单价尚未显著回暖。消费者在景点更倾向于购买高性价比商品,甜品作为非必需品首当其冲。例如,2025 年春节假期旅游总花费增速(7.0%)低于人次增速(5.9%),反映出消费提质但支出审慎的趋势。
- 供应链成本与利润空间压缩
糖、乳制品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叠加冷链物流成本上升,导致甜品毛利率下降。华鼎冷链科技等企业通过数字化管理降低供应链成本,但景点个体户难以享受规模效应,部分摊位因利润微薄选择转型。
五、技术与营销的代际差距
- 数字化营销能力缺失
景点甜品摊位普遍缺乏线上运营能力,而餐饮品牌通过抖音直播、美团团购等渠道精准触达消费者。例如,正定小商品夜市商户通过直播实现单日销售七八百份热干面,而传统甜品摊位仍依赖线下自然流量,导致曝光不足。
- 产品创新与迭代滞后
轻餐品牌平均每月推出 3.2 款新品,而景点甜品更新频率低至每年 1-2 款。例如,2025 年春季茶饮品牌推出红心芭乐、白芸豆等新食材产品,而景点甜品仍以草莓、巧克力为主打,难以吸引尝鲜客群。
六、季节性与场景化消费的重构
- 春季消费场景的多元化
春季赏花、踏青等户外活动占据主流,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便携食品(如瓶装饮料、即食水果)而非甜品。例如,贵州兴义 “千人蛋炒饭”、重庆 “轨道穿花” 等特色项目成为流量热点,而甜品消费场景被边缘化。
- 夜间经济的业态升级
5A 级景区夜间开放率已达 63%,夜间消费以演艺、文创为主,甜品需求集中在冰淇淋等即时品类,但同质化严重且缺乏文化赋能。例如,祥源文旅通过 “数字人导游” 和沉浸式夜游延长消费链,而甜品摊位未能融入夜间经济生态。
突围路径:从 “流量依赖” 到 “价值创造”
- 健康化与功能化转型
开发低糖、高纤维甜品,添加益生菌、奇亚籽等功能成分,例如 “益生菌酸奶蛋糕”“藜麦能量棒”。参考乐百氏 “0 蔗糖 AD 钙奶” 的配方创新,平衡健康与口感。
- 场景化与 IP 化融合
结合景点文化 IP 推出限定甜品,例如 “敦煌飞天主题蛋糕”“西湖龙井冰淇淋”,通过文创设计提升溢价空间。参考横店影视城依托影视 IP 开发主题餐饮的经验。
- 供应链与营销的数字化升级
接入美团、抖音等平台的 “随心团” 功能,通过预售套餐和直播引流。例如,正定夜市商户通过直播实现线上订单占比超 30%。同时,与华鼎冷链等供应链企业合作,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
- 差异化业态组合
在甜品摊位增设健康饮品、轻食简餐,形成 “甜品 + 咖啡”“甜品 + 水果” 的复合业态。参考西洞庭沙河景区 “煎烤炸 + 甜品” 的招商模式,通过业态协同提升客单价。
结语
2025 年甜品在景点的销售困境,本质是行业生态与消费需求错配的结果。唯有通过健康化转型、IP 赋能、数字化运营和业态创新,才能在 “流量红利” 消退后,重构甜品在景点消费中的价值定位。这一过程不仅需要企业的主动变革,也依赖政策支持与供应链协同,最终实现从 “卖产品” 到 “卖体验” 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