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作为福建省的 “梅文化” 重镇,2025 年冬季至早春的赏梅季将延续其 “灵秀莆田,梅影水乡” 的特色。以下结合最新文旅动态与自然人文资源,为您推荐最值得探访的赏梅目的地:
一、梅妃故里・江东村:沉浸式体验梅魂文脉
核心亮点:作为唐代梅妃的故乡,江东村以 “梅影水乡” 为主题打造的十里梅溪景观带已成为莆田赏梅新地标。这里种植了朱砂、绿萼、骨里红等 30 余个梅花品种,沿木兰溪支流形成长达 5 公里的梅林廊道。2025 年 4 月最新改造的梅妃亭及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已竣工,新增的梅文化主题景墙、3D 彩绘《赏梅阁》与古桥、古民居相映成趣,游客可漫步其间感受 “梅妃传说” 与 “红桔塔” 非遗文化的交融。
深度玩法:
- 文化体验:参观浦口宫(省级文保单位),了解梅妃生平与千年民俗 “红桔塔”。
- 摄影打卡:美人湖畔的梅林与水中倒影构成 “镜中梅” 意境,适合拍摄古风人像。
- 周边联动:串联华堤村梅妃主题公园、华中村龙舟文化博物馆,形成 “梅魂 + 非遗” 一日游线路。
交通贴士:
- 自驾:导航 “江东村”,从莆田市区出发约 30 分钟车程,村道沿线设有临时停车场。
- 公交:乘坐 55 路公交至 “黄石工艺城” 站,换乘埭头方向班车至 “江东村”。
二、谷城梅雪:千年古景焕新颜
核心亮点: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 “谷城梅雪” 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水南村,历史上以 “梅林积雪” 著称。2025 年谷城宫周边新增了 500 亩梅园,种植宫粉梅、玉蝶梅等耐寒品种,冬季花期与古宫庙的飞檐翘角形成 “古建映梅” 的独特景观。谷城宫作为北宋始建的古迹,其建筑风格与梅花的雅致相得益彰,游客可在此感受 “城山青,黄石出公卿” 的历史底蕴。
特色活动:
- 古风雅集:2025 年 1 月至 2 月,谷城宫将举办 “梅雪诗会”,邀请当地文人现场吟诵历代咏梅诗词。
- 非遗手作:体验传统 “梅花笺” 制作,用花瓣拓印成笺,留存春日记忆。
交通指引:
- 自驾:导航 “谷城宫”,从莆田市区沿荔港大道向南,约 25 分钟车程,宫前广场可停车。
- 公交:乘坐 20 路公交至 “谷城宫” 站,步行 5 分钟即达。
三、梅峰寺:古刹禅意中的暗香浮动
核心亮点:作为莆田四大丛林之一,梅峰寺以 “梅寺晨钟” 闻名。2025 年寺内近百株红梅、白梅、绿萼梅竞相绽放,与千年古刹的黄墙黛瓦相映成趣。寺内宋徽宗御赐的 “梅林佛国” 匾额与明代古梅树形成时空对话,游客可在晨钟暮鼓中感受 “禅意与梅香” 的交融。
最佳观赏点:
- 天王殿前:百年古梅与石狮子构成 “狮梅图”,适合拍摄特写。
- 放生池畔:梅花倒影与锦鲤游弋形成动态画卷。
周边推荐:
- 步行 10 分钟可达 “莆田市博物馆”,了解闽中文化与梅妃历史。
- 晚餐可前往寺旁的 “素心斋”,品尝以梅花入菜的创意素食。
四、新兴赏梅地:绶溪公园后村梅园(建设中)
规划亮点:作为绶溪公园二期工程的重点项目,“后村梅园” 以南宋诗人刘克庄的别号命名,规划建设 15 公顷的文人主题园林,包含梅林、碑林、古建群落。2025 年 2 月最新消息显示,该项目已启动建设,首期梅林预计 2025 年底初具规模,未来将成为融合诗词文化与自然景观的新地标。
近期替代方案:
- 绶溪公园一期的荔枝林绿道沿线已种植少量宫粉梅,2025 年 1 月至 2 月可顺路观赏。
- 公园内的 “延寿古桥” 与溪水相映,适合拍摄 “小桥流水人家” 风格的梅园写真。
五、花期预测与实用建议
最佳观赏期:
- 早梅(朱砂梅、腊梅):2025 年 1 月下旬至 2 月上旬
- 盛花期(宫粉梅、绿萼梅):2025 年 2 月中旬至 3 月初
- 晚梅(美人梅):2025 年 3 月中旬至 4 月初
出行提示:
- 天气预警:莆田冬季偶有阴雨,建议携带防水相机与防滑鞋,关注 “莆田气象” 公众号获取实时预报。
- 错峰策略:江东村、梅峰寺周末游客较多,建议工作日上午前往;谷城梅雪因较偏远,适合自驾深度游。
- 文化体验:部分景点如江东村浦口宫、梅峰寺可提供汉服租赁服务,建议提前预约。
六、周边联动:莆田冬日深度游
- 湄洲岛:赏梅之余可乘船至湄洲岛,参观妈祖祖庙,参与 2025 年 1 月举办的 “重走海丝路” 文化活动,感受海洋文化与梅文化的碰撞。
- 九龙谷:距离市区约 40 分钟车程,冬季可赏湖光山色,若遇低温还能观赏 “雾凇” 奇观,与梅林形成 “冰清玉洁” 的视觉对比。
美食推荐:
- 黄石镇:品尝 “红桔塔” 主题甜品(如桔香布丁)、江口卤面。
- 市区:推荐 “梅峰光孝寺” 周边的素斋馆,尝试梅花糕、梅香茶点。
2025 年莆田赏梅季,既有千年古景的文化积淀,又有新兴梅园的创新体验,无论您是摄影爱好者、文化探寻者还是休闲游客,都能在这片 “梅影水乡” 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与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