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常德景点设计理念以 “生态为基、文化铸魂、科技赋能、融合创新” 为核心,围绕 “诗画常德・康养福地” 的城市定位,通过三大维度构建全域旅游新图景:
一、生态优先,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
- 湿地修复与景观重构
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启动环柳叶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投资 4 亿元修复 478.35 公顷湿地区域,打造生态驳岸 51.14 千米,建设前置库、生态步道及观鸟平台。通过水系连通与植被恢复,将湿地生态系统与旅游景观深度融合,形成 “湖光山色相映、人水和谐共生” 的生态廊道。
- 低碳技术应用
桃花源景区推广新能源观光车,实现清洁能源使用率 100%,并试点 “零碳民宿” 项目,利用太阳能与地源热泵技术降低碳排放。柳叶湖则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景区能耗,推动低碳消费场景落地。
- 生物多样性保护
太阳山森林公园设立动植物监测站,建设生态研学基地,推出 “森林夜探”“古树认养” 等体验项目,将生态保护转化为可感知的旅游产品。
二、文化赋能,激活历史文脉价值
- 农耕文化活化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 “中华城祖・世界稻源” 为主题,建设澧阳平原考古博物馆,还原 6000 年前稻作文明场景。游客可参与插秧、打谷等农事活动,体验 “春种一粒粟” 的农耕智慧。
- 非遗深度体验
桃花源景区打造 “天工六艺坊”,整合桃源工雕刻、擂茶制作等 12 项非遗技艺,游客可亲手制作桃花木雕、擂制养生茶。柳叶湖河街设立非遗工坊,定期举办荆河戏、澧州夯歌等民俗展演,形成 “一街一非遗” 的文化体验带。
- 红色文化传承
林伯渠故居推出 “重走长征路” 沉浸式研学项目,通过 VR 技术还原革命场景;丁玲纪念馆升级展陈,引入全息投影讲述作家生平,强化红色基因传承。
三、科技引领,打造智慧旅游新体验
- 数字孪生与虚拟交互
桃花源景区开发 “数字桃花源” 元宇宙平台,游客可通过 AR 眼镜 “穿越” 至秦溪泛舟,与虚拟陶渊明互动。柳叶湖推出 “AI 导游”,基于游客偏好智能推荐路线,并实时翻译解说。
- 低空经济与未来科技
柳叶湖引入小鹏汇天 “陆地航母” 飞行汽车,开通低空观光航线,游客可俯瞰湖光山色;太阳山建设 FIB 飞行船基地,提供空中跳伞、滑翔伞等极限运动体验。
- 智能管理与安全保障
景区部署 5G+AI 安防系统,通过人脸识别与行为分析预警客流拥堵;推出 “健康码 + 预约码” 二码合一系统,实现无接触入园。
四、产业融合,培育消费新场景
- 文体旅融合
柳叶湖连续举办龙舟公开赛、马拉松赛等国际赛事,2025 年计划承办舟钓世锦赛,打造 “体育 + 旅游”IP。赛事期间同步推出露营节、音乐季,实现 “赛事流量” 向 “消费增量” 转化。
- 康养旅居升级
湘雅常德医院与柳叶湖合作建设康养中心,提供中医理疗、温泉疗愈等服务;太阳谷乡村振兴示范片推出 “田园康养” 项目,游客可参与有机种植、冥想瑜伽,打造 “慢生活” 康养品牌。
- 夜间经济创新
常德河街升级《常德往事》实景演艺,引入裸眼 3D、全息投影技术;柳叶湖沙滩音乐节常态化运营,结合水幕电影、无人机灯光秀,打造 “不夜湖” 消费场景。
五、城乡联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 乡村振兴示范带
桃花源清江铺村建设 “桃花源里和美湘村”,开发果桃采摘、非遗工坊等业态;柳叶湖白石社区打造 “月亮湾庭院经济带”,聚集 12 家网红民宿,形成 “一村一品” 的乡村旅游集群。
- 交通网络优化
常益长高铁开通后,常德打造 “1 小时旅游圈”,串联桃花源、柳叶湖、城头山等景区,推出 “高铁 + 景区直通车” 联票服务。环柳叶湖旅游公路升级为智慧公路,设置充电桩、观景台与骑行道。
- 区域协同发展
与张家界、湘西州共建 “湘西北文旅走廊”,推出 “山水奇观 + 农耕文化” 跨区域线路;加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联合湖北荆州打造 “长江文明溯源之旅”。
2025 年常德景点设计理念深度融合生态保护、文化创新与科技赋能,通过 “生态打底、文化铸魂、科技塑形、融合增效”,构建 “主客共享、城乡共兴、全域共荣” 的旅游新生态,为游客提供 “可触摸的历史、可感知的生态、可参与的文化、可体验的科技” 的全方位旅游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