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最新的官方信息和景区管理公告,禾木村(禾木景区)在行政区划和旅游管理上均属于喀纳斯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行政归属与景区管理的双重定位
- 行政区划
禾木村隶属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该乡与喀纳斯村共同构成了布尔津县北部的边境区域。虽然行政上属于布尔津县,但禾木村在旅游管理层面长期由喀纳斯景区管委会直接管辖。例如,喀纳斯景区管委会发布的冬季旅游公告明确将禾木景区与喀纳斯湖、白哈巴村并列,纳入全域门票范围(100 元 / 3 天),并统一进行游客流量管控和安全管理。
- 景区管理范围
喀纳斯景区作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其官方文件多次确认禾木属于其核心游览区域。例如,2024 年 6 月发布的《致广大游客朋友们的一封信》中,明确将禾木景区列为喀纳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详细说明其最大承载量(1.25 万人)、交通管制措施及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此外,2025 年 4 月举办的全国速度滑冰马拉松系列赛也将禾木乡的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纳入喀纳斯景区的宣传范畴,进一步印证了两者的隶属关系。
二、历史沿革与政策延续性
- 长期整合历程
自 2006 年喀纳斯景区管委会成立以来,禾木村的旅游开发便与喀纳斯湖、白哈巴村形成统一规划。例如,2005 年中山大学团队制定的《大喀纳斯旅游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已将禾木村纳入景区整体发展框架。2024 年发布的《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2021—2035)》进一步明确了禾木在景区内的生态保护与旅游服务功能,强调其作为 “中国最美乡村” 的文化价值。
- 政策文件与官方表述
布尔津县人民政府及喀纳斯景区管委会的官方文件均未提及禾木脱离喀纳斯景区的调整。例如,2025 年 1 月发布的《布尔津县行政区划》中,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仍被列为下辖乡,而景区管委会的公告则持续使用 “喀纳斯景区禾木乡” 的表述。此外,2024 年 3 月调整的景区道路管理政策(如 G219 线部分路段改为旅游专线)也将禾木纳入统一交通管制范围,体现了管理上的整体性。
三、旅游资源与服务的一体化
- 全域旅游联动
喀纳斯景区的官方宣传和服务体系已将禾木深度整合。例如,游客购买喀纳斯景区门票后,可自由游览禾木、喀纳斯湖、白哈巴等景点,且景区提供统一的区间车服务(冬季允许自驾)。此外,禾木的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作为喀纳斯冰雪旅游的核心项目,其规划和运营均由喀纳斯景区管委会与布尔津县政府共同推进。
- 生态与文化保护的协同
禾木村的生态保护与图瓦文化传承工作由喀纳斯景区管委会主导。例如,景区管委会通过限流措施(如最大承载量控制)和志愿者服务,减少旅游开发对禾木古村落的影响。同时,禾木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文化推广与旅游扶贫项目也被纳入喀纳斯景区的整体发展战略。
四、未来发展趋势
从最新政策动向看,禾木与喀纳斯景区的一体化将进一步深化。例如,2024 年启动的《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2021—2035)》提出 “大喀纳斯” 概念,计划通过交通网络升级(如新建旅游专线)和智慧景区建设,强化禾木与其他景点的联动。此外,布尔津县人民政府在 2025 年的旅游规划中,将禾木列为 “冰雪旅游大区” 的核心节点,强调其与喀纳斯湖、白哈巴村的差异化发展。
总结
无论是从行政区划、景区管理、历史沿革还是旅游服务来看,2025 年的禾木村均明确属于喀纳斯景区的一部分。这一关系不仅体现在政策文件和官方表述中,更通过统一的门票体系、交通管制、生态保护及文化推广等实际措施得以落实。因此,游客在规划行程时可将禾木视为喀纳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需额外办理独立景区的准入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