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四川智慧景区的选择需结合技术应用、游客体验和资源特色综合考量。以下从科技赋能深度、文化融合创新、生态智慧管理、新兴业态探索四个维度,推荐具有代表性的景区及亮点:
一、科技赋能深度型:都江堰 - 青城山景区
核心亮点:
- 人机交互新体验:
引入宇树科技 G1 人形机器人担任 “讲解员”,支持多语种互动,可实时解答游客问题并提供路线规划。同步部署 B2-W 机器狗,承担物资运输和危险区域巡查任务,提升管理效率。 - 低空经济新场景:
都江堰拜鸣科技运营的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已获适航证,计划 2025 年开通低空观光航线,游客可从空中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青城山全景,单程耗时约 90 分钟。 - 数字孪生技术:
结合 5G-A 网络,景区实现 “数字孪生” 场景部署,游客可通过 VR 设备沉浸式体验历史场景还原,如 “飛躍都江堰” 项目让游客 “穿越” 到李冰治水现场。
适合人群:科技爱好者、追求新奇体验的年轻游客。
二、文化融合创新型:峨眉山景区
核心亮点:
- 5G + 文旅行业云:
依托乐山文旅行业云平台,整合全市 56 家景区、43 所文图美博场馆数据,游客可通过 “智游乐山” APP 实现 “一张地图游乐山”,涵盖智能导览、在线预订、北斗导航等全流程服务。 - 沉浸式数字展演:
“数游峨眉” 体验中心运用 VR、AR、裸眼 3D 等技术,打造 “飛躍金頂”“天地造化” 等主题项目,游客可通过虚拟骑行穿越峨眉山四季景观,日均接待量超 3000 人次。 - 研学旅行升级:
开发数字研学场景,如嘉峨茶谷数字文旅智慧产业园,结合区块链技术为学生颁发电子研学证书,2024 年累计接待研学团队超 500 批次。
适合人群:文化探索者、家庭亲子游客。
三、生态智慧管理型:九寨沟景区
核心亮点:
- 智慧监测体系:
灾后重建的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景区 1000 余个点位,通过 AI 算法预测客流峰值,动态调整入园人数,2024 年国庆假期实现零拥堵。 - 生态保护技术:
部署物联网传感器监测水质、植被和野生动物活动,数据同步至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监测中心,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全域赋能输出:
向阿坝州其他景区输出智慧化经验,如黄龙景区接入九寨沟的客流预警系统,实现跨区域协同管理。
适合人群:自然爱好者、生态保护关注者。
四、新兴业态探索型:恩阳科普大视界园区
核心亮点:
- 元宇宙光影聚落:
16K 沉浸式 LED 球幕影院打造 “穿越大巴山” 主题影片,游客可通过体感设备 “飞行” 穿越峡谷,日均接待量突破 1 万人次。 - 非遗数字化传承:
大巴山影像记忆馆运用动作捕捉技术重现巴山傩戏、皮影戏,游客可通过 AI 换装体验传统服饰,相关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 2000 万元。 - 科普教育创新:
推出 “元宇宙课堂”,学生可通过 VR 设备与虚拟科学家互动,学习地质演化知识,2025 年计划开设 100 场线上科普直播。
适合人群:亲子家庭、科技教育从业者。
五、小众特色推荐
- 甘孜圣地亚丁:
“圣地亚丁” 小程序内置 AI 旅行管家,支持语音生成行程、实时修改路线,并提供 AI 旅拍服务,基于景区照片自动生成短视频,2024 年自驾游客满意度达 98%。 - 成都锦门景区:
蜀菁馆利用 AI 设计蜀锦纹样,游客可自主创作并定制围巾、手袋等产品,制作周期从传统的 15 天缩短至 3 天,2025 年计划推出线上 3D 设计平台。
六、选择建议
- 优先技术体验:都江堰 - 青城山(eVTOL + 机器人)、峨眉山(5G 云平台)。
- 侧重文化深度:都江堰(数字孪生历史)、峨眉山(沉浸式展演)。
- 自然生态优先:九寨沟(智慧监测)、甘孜圣地亚丁(AI 行程规划)。
- 亲子科普需求:恩阳科普大视界(元宇宙教育)、锦门景区(非遗数字化)。
七、趋势观察
- 政策支持:四川省 “十四五” 规划明确每年创建 35 家智慧景区,2025 年旅博会将设立智慧旅游专区,推动低空经济、XR 体验等技术落地。
- 技术融合:5G-A、数字孪生、AI 翻译设备(如小语种同传耳机)成为景区标配,都江堰、峨眉山等头部景区已实现 “三码合一” 入园。
- 可持续发展:九寨沟、黄龙等景区将生态监测数据纳入智慧管理,探索 “游客量 - 生态承载力” 动态平衡模型。
建议游客出行前通过 “智游天府” 平台查询实时客流,结合景区官方 APP 预约体验项目,以获得最佳智慧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