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私设景点是什么意思呀

2025-04-25 17:14:16  阅读 4 次 评论 0 条

私设景点是什么意思呀

“私设景点” 是指未经相关部门许可,在特定场所或区域违规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的行为。这一概念在 2025 年的延续性政策框架下,其核心定义与整治重点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结合地方实践和新兴旅游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政策框架与定义延续


2025 年 “私设景点” 的界定仍以 2022 年文化和旅游部《私设 “景点” 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基础,具体表现为:

  1. 违规经营:无照经营、擅自收取门票、虚假宣传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例如,云南景迈山村民未经审批私自搭建观景台并收费,被依法拆除。
  2. 生态破坏:私自建设旅游设施导致土地用途改变或生态环境受损。如湖北宜昌桥边水乡农业观光园因违规占用土地被关停。
  3. 安全隐患:无证经营高风险项目(如蹦极、攀岩)或设施安全不达标。海南某景区新增 “威亚” 项目因未通过安全评估被暂停。
  4. 社会影响:部分私设景点通过社交媒体炒作成为 “网红打卡地”,吸引大量游客后引发安全事故或生态破坏。例如,云南虎跳峡 “发呆石” 因地质隐患被紧急封禁。

二、2025 年的新动态与地方实践


  1. 地方政策细化

    • 露营地规范:杭州市余杭区 2025 年 2 月实施的《露营地旅游管理办法》要求露营地必须通过多部门联合验收并备案,未经许可的露营地可能被认定为私设景点。
    • 网红景点监管:黑龙江省政协 2025 年 3 月建议加强对野生网红景点的监管,要求平台标注风险提示,并将违规推介纳入征信体系。
    • 专项整治案例:湖北黄梅县 2025 年 4 月开展旅游行业整治,明确将 “未经开发的自然地域私设景点并擅自收费” 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2. 技术手段升级

    • 部分地区利用卫星监测、无人机巡逻等技术手段排查私设景点。例如,四川省 2023 年已要求通过 “智慧治理平台” 监控未开发区域,这一模式在 2025 年得到进一步推广。
    • 大数据分析用于识别社交媒体上的私设景点宣传,平台需对 “野景点” 内容进行风险标注或下架。

  3. 社会影响与公众认知

    • 私设景点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2025 年 “五一” 假期前,鞍山市政府特别提醒加强对网红打卡点的客流管控,避免踩踏和设施坍塌。
    • 公众对私设景点的风险意识提升,部分游客开始主动抵制未经认证的 “野景点”,转而选择合规景区。


三、法律后果与监管趋势


  1. 处罚措施

    • 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吊销执照、关停设施等。例如,海南某旅行社因安排私设景点被吊销许可证。
    • 刑事追责:涉及生态破坏或重大安全事故的,可能追究刑事责任。云南景迈山案例中,当事人虽主动整改,但仍面临法律风险。

  2. 长效机制建设

    • 部门协同:文化和旅游、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形成 “查、治、防” 闭环。例如,广东省 2022 年建立的跨部门工作专班模式在 2025 年被多地借鉴。
    • 供给侧改革:通过规划合规旅游项目满足市场需求。虎跳峡景区计划 2026 年开放安全观景平台,替代被封禁的网红打卡点。


四、对游客的影响与建议


  1. 风险提示

    • 避免前往未开发区域或 “网红野景点”,这些地方可能存在地质灾害、设施简陋等隐患。
    • 选择正规旅行社和在线平台,警惕低价团或 “野景点” 套餐。

  2. 维权途径

    • 若遭遇私设景点宰客或安全事故,可向当地文旅部门投诉(全国旅游服务热线 12301),或通过法律途径索赔。
    • 关注政府发布的景区黑名单,如海南省 2025 年公布的典型案例,避免踩坑。


五、总结


2025 年 “私设景点” 的本质仍是未经许可的违规旅游经营,但随着地方政策细化、技术监管升级和公众意识提高,其表现形式和治理手段呈现新特点。游客需增强风险意识,政府则需在打击违规与引导合规之间寻求平衡,例如通过规范露营地、开发安全网红点等方式,既保护生态与安全,又满足个性化旅游需求。

私设景点是什么意思呀

本文地址:http://www.lk-donglai.cn/post/12269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