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颐和园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2025 年仍将延续其 “一池三山” 的经典格局与核心景点体系,同时结合文物修缮与文化活动持续焕新。以下从景点分布、修缮动态、特色体验三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核心景点全域开放
1. 万寿山前山轴线建筑群
- 佛香阁:作为颐和园地标性建筑,2025 年将继续开放。游客可登顶俯瞰昆明湖全景,其八面三层四重檐结构与鎏金宝顶在阳光下尤为壮观。需注意周一闭园(法定节假日除外)。
- 排云殿:慈禧太后做寿的庆典场所,建筑等级仅次于太和殿,琉璃牌楼 “云辉玉宇” 与汉白玉丹陛保存完好。
- 长廊:全长 728 米的彩绘长廊,枋梁上 8000 余幅山水人物故事画历经修复,2025 年将新增数字化互动导览设备,游客可扫码了解《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场景的绘制背景。
2. 昆明湖景区
- 十七孔桥:被誉为 “中国最美的桥”,2025 年将继续举办 “金光穿洞” 摄影季(冬至前后),桥洞与落日余晖的光影奇观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
- 南湖岛:岛上龙王庙、鉴远堂等建筑开放,游客可乘船或步行通过十七孔桥抵达。2025 年新增水上游船接驳服务,从新建宫门码头直达南湖岛北码头。
- 清晏舫(石舫):慈禧太后的夏日行宫,船体为青石雕刻,舱楼仿法国游艇 “翔凤号” 重建,内部陈设宫廷家具复制品。
3. 宫廷生活区
- 乐寿堂:慈禧寝宫,庭院内的 “败家石” 与室内的百鸟朝凤屏风是看点。2025 年将推出 “宫廷下午茶” 体验,游客可在东配殿品尝仿制的慈禧茶点。
- 德和园大戏楼:中国现存最大古戏楼,三层舞台设有 “天井”“地井” 机关,2025 年定期上演京剧《定军山》《贵妃醉酒》等经典剧目。
- 玉澜堂:光绪帝寝宫,其封闭的砖墙与铁窗保留了戊戌变法后被囚禁的历史原状。
4. 后山后湖秘境
- 四大部洲:藏传佛教建筑群,2025 年完成红台金顶修缮,游客可沿环形步道参观象征须弥山的香岩宗印之阁。
- 苏州街:乾隆时期仿江南水镇建造的买卖街,2025 年 1 月启动开放展示性修缮,游客可在围挡外观看传统营造技艺演示,部分商铺恢复 “宫市” 体验。
- 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 “园中之园”,2025 年新增夜间灯光秀,通过投影技术重现《红楼梦》中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的场景。
二、2025 年修缮与开放动态
1. 重点修缮项目
- 西宫门建筑群:2025 年 1 月启动保护修缮,主要修复德兴殿、南北朝房等建筑的木构件与彩画。施工期间西宫门区域局部封闭,游客可从北宫门绕行至四大部洲。
- 耕织图水操学堂:2025 年 4 月至 5 月举办 “红色主题讲解” 活动,复原清末海军学堂场景,展示颐和园作为近代军事教育基地的历史。
2. 季节性开放
- 游船项目:3 月 12 日至 11 月中旬开放,新增 11 条航线(如铜牛 - 石丈亭、宿云檐 - 苏州街),游客可乘坐仿古画舫游览昆明湖。
- 冰雪活动:冬季昆明湖开放冰场,2025 年新增冰车接力赛、冰上汉服体验等项目,具体开放时间以官方公告为准。
三、深度体验推荐
1. 文化活动
- “颐” 式雅集:2025 年 4 月至 10 月,颐和园将举办非遗技艺展,游客可体验景泰蓝点蓝、绒花制作等传统工艺。
- 皇家赏花季:3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西堤山桃、谐趣园梅花、仁寿殿牡丹次第开放,园区推出 “花影长廊” 摄影打卡路线。
2. 智慧游园服务
- AR 导览:通过 “颐和园” 官方 APP 扫描建筑,可观看三维复原动画,如佛香阁历史变迁、长廊彩画故事演绎。
- 无障碍游览:园区设置两条环形无障碍路线,配备免费轮椅租借与语音导览设备,残疾人可通过 “北京市公园游览年票” 享受优惠。
四、游览提示
- 门票政策:旺季(4-10 月)30 元 / 人,联票 60 元(含园中园);淡季(11-3 月)20 元 / 人,联票 50 元。60 岁以上老人、学生等可凭证件购买半价票。
- 开放时间:大门 6:00-20:00(旺季),园中园 8:00-18:00,部分院落逢周一闭园。建议游客避开节假日上午 10 点至下午 2 点的人流高峰。
- 交通建议:地铁 4 号线北宫门站、新建宫门站直达;自驾可停东宫门、北宫门停车场,但车位紧张,推荐绿色出行。
颐和园在 2025 年将以 “文物保护 + 文化活化” 的双重面貌迎接游客,既有历经 270 年风雨的古建筑群,也有沉浸式的文化体验项目。无论是历史爱好者、摄影玩家还是亲子家庭,都能在这座 “皇家园林博物馆” 中找到独特的游览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