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景点在 2025 年出现韩文标识,主要源于以下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一、历史文化渊源与道教祖庭的纽带
西安与韩国的文化交流可追溯至唐代。例如,秦岭子午峪内的金仙观被韩国道教尊为祖庭。唐代新罗(今韩国)人金可记曾在此修道,其弟子崔致远回国后传播道教文化,使金仙观成为韩国道教信徒的朝拜圣地。如今,观内仍保留大量韩文石碑,如韩国道教协会会长题写的 “韩国道教祖庭” 碑刻,成为中韩千年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这种历史渊源使得金仙观等特定景点自然融入韩文元素,以满足韩国信徒和游客的文化认同需求。
二、韩国游客数量的显著增长
近年来,西安入境游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韩国作为主要客源国表现尤为突出。2024 年陕西出入境外国人超 30 万人次,同比增长 145%,其中西安口岸免签入境外国人达 6 万人次,同比激增 783%。韩国游客因文化亲近感和历史共鸣,对西安的兵马俑、大雁塔等历史景点兴趣浓厚。为应对这一趋势,景区增设韩文标识成为提升服务体验的必要举措。例如,大明宫等景点的指示牌普遍标注中、英、日、韩四种语言,方便韩国游客理解景点背景。
三、政府层面的国际化战略推动
西安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国际化友好旅游目的地建设,将多语言服务作为重要抓手。2024 年启动的 “国际化友好旅游消费目的地” 计划明确提出,在景区、酒店、交通等场景铺设多语言支付指引和服务标识,韩语被纳入重点支持语言。此外,陕西省文旅厅在 2024 年赴韩国举办多场文旅推介活动,与韩国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计划 2025 年开发陕西北、东、南三线旅游产品,进一步吸引韩国客源。政策推动下,景点的韩文标识从个别案例扩展为系统性服务升级。
四、中韩文化交流的持续深化
西安与韩国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例如,西安财经大学在 2025 年寒假组织韩国文化交流项目,学生赴韩学习并体验韩国社会,同时韩国高校也积极与西安开展学术互访。此外,2024 年西安与仁川共同举办 “东亚文化之都” 系列活动,推动包括花艺展、音乐会在内的 20 余项文化交流,促进双方游客互访。这种频繁的人文互动促使景点主动增加韩文服务,以适应韩国游客的文化需求。
五、商业合作与投资的影响
韩国企业在西安的商业存在也间接推动了韩文标识的普及。例如,曲江新区有韩国创业者开设美妆店,使用中韩双语标识;华山景区曾与韩国 SM 娱乐集团合作开发韩国商城、韩式酒店等项目,计划引入更多韩国元素。这些商业合作不仅吸引韩国游客,也促使景区在标识、服务等方面更贴合韩国消费者习惯。
六、多语言服务的系统性升级
西安市将语言服务视为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除韩文外,景区还通过多语种导览、翻译设备等方式优化体验。例如,支付宝在西安支持 16 种语言翻译功能,帮助韩国游客在餐饮、购物等场景沟通。2025 年,西安高新区综合服务大厅组建韩语人才库,为外籍人士提供政务服务支持。这种系统性的语言服务升级,使得韩文标识成为国际化旅游服务的标配。
结语
西安景点的韩文标识是历史文化纽带、游客增长需求、政策推动、文化交流及商业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金仙观的千年道教渊源,到政府主导的国际化战略,再到韩国游客的规模化到访,韩文标识已不仅是语言工具,更是西安作为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文化符号。随着中韩交流的进一步深化,这种多语言融合的趋势将持续强化,助力西安打造 “一带一路” 文化交流的核心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