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龙岩的自然禀赋、文化底蕴及政策导向,2025 年农村景点建设可聚焦以下六大方向,充分释放 “红绿古” 三色资源潜力,打造差异化、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一、客家文化活化体验类
1. 沉浸式土楼生活工坊
以永定洪坑土楼群为核心,在现有观光基础上,引入 “土楼主人” 角色扮演项目。游客可参与夯土造墙、制作客家糍粑、学习土楼风水布局等活动,夜间入住改造后的土楼民宿,体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传统生活。参考四川遂宁海龙村 “沼气文化 + 公社记忆” 模式,将土楼与农耕文化深度融合,打造 “活态博物馆”。
2. 非遗主题村落集群
依托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资源,在上杭、连城等地建设 “非遗主题村”。例如:
- 木偶戏主题村:复原闽西木偶戏古戏台,开设木偶雕刻工坊,游客可定制专属木偶并参与互动表演。
- 客家服饰工坊:展示蓝靛染色技艺,游客可亲手制作客家凉帽、围裙,穿戴传统服饰参与民俗巡游。
- 红色非遗馆:将上杭女子五枚拳、长汀刻纸龙灯等非遗项目与红色故事结合,开发 “红色武术研学”“革命歌谣传唱” 等课程。
二、生态康养度假类
1. 森林疗愈综合体
在武平梁野山、连城梅花山等生态保护区周边,建设 “森林疗愈小镇”。配套:
- 五感步道:设置苔藓触摸区、松针嗅觉站、溪流声疗空间,配备专业森林疗愈师引导。
- 树屋酒店:采用架空设计减少生态破坏,房间配备空气净化系统和负离子监测设备。
- 药食同源餐厅:提供金线莲炖鸡汤、铁皮石斛甜品等药膳,结合 “森林采摘 + 现做” 体验。
2. 温泉疗愈集群
整合永定温泉资源,打造 “温泉疗愈走廊”。例如:
- 客家药浴温泉:将艾叶、菖蒲等客家草药融入温泉池,配套 “温泉煮蛋”“草药香囊制作” 等互动项目。
- 温泉康养社区:建设适老化温泉公寓,提供中医理疗、慢病管理等服务,吸引长三角银发客群。
- 温泉主题乐园:开发温泉漂流、温泉滑道等亲子项目,夜间举办 “星空温泉音乐会”。
三、红色文旅创新类
1. 古田会议情景再现基地
在古田会议旧址周边,运用全息投影、AR 技术复原 1929 年会议场景。游客可 “化身” 红军战士参与 “决议草案讨论”“军事训练” 等沉浸式体验,结束后获得 “红色结业证书”。参考浙江嘉兴南湖 “红船精神” 体验模式,打造 “重走长征路” 户外拓展路线。
2. 军工遗址活化利用
将新罗区东宝山、上杭县才溪乡等废弃军工遗址改造为 “国防教育综合体”。设置:
- 沉浸式战争剧场:通过 VR 技术模拟上杭才溪乡支前场景,游客可参与 “运送弹药”“抢救伤员” 等任务。
- 军事装备展览馆:陈列退役歼击机、坦克等装备,开设 “小小飞行员” 模拟驾驶体验。
- 星空露营基地:在遗址空地上搭建迷彩帐篷,夜间举办 “红色电影夜”“军歌嘹亮” 篝火晚会。
四、农旅融合示范类
1. 智慧农业观光园
在连城红心地瓜、漳平水仙茶等优势产区,建设 “科技农业体验馆”。游客可:
- AR 农田探秘:通过手机扫描作物,观看生长周期动画、了解种植技术。
- 智慧采摘体验:使用物联网设备监测果实成熟度,参与 “无人机喷洒”“智能分拣” 等互动。
- 农产品深加工工坊:制作地瓜干、茶月饼等,产品可通过园区电商平台直接发货。
2. 梯田文化景观带
在永定岩太村、长汀童坊镇等地,将传统梯田升级为 “大地艺术景区”。例如:
- 四季主题景观:春季油菜花、夏季水稻、秋季枫叶、冬季雪凇,搭配灯光秀打造 “梯田光影秀”。
- 农耕文化体验:提供 “插秧比赛”“稻草人制作”“梯田捉鱼” 等亲子活动,配套 “农夫食堂” 供应梯田红米宴。
- 摄影创作基地:建设观景台、摄影栈道,定期举办 “梯田国际摄影大赛”。
五、交通赋能乡村振兴类
1. 最美乡村 “福” 路经济带
依托武平环梁野山康养福道、漳平台湾特色小镇生态红色之路等示范路,串联沿线村庄形成 “交通 + 旅游” 经济带。例如:
- 骑行驿站集群:每隔 5 公里设置智能驿站,提供租车、补给、医疗急救等服务,配套客家小吃快闪店。
- 公路博物馆:在道路节点建设 “四好农村路” 主题展馆,展示龙岩公路变迁史和建设成就。
- 后备箱经济:在驿站设置农产品展销区,游客可扫码购买连城白鸭、武平象洞鸡等特产。
2. 低空旅游航线
开通永定土楼 — 古田会议旧址 — 冠豸山的直升机观光航线,配套:
- 空中摄影服务:提供专业摄影师跟拍,游客可获得航拍视频和照片。
- 主题包机体验:推出 “红色主题飞行”“客家文化探秘” 等定制航线,搭配机上客家茶点服务。
- 低空跳伞项目:在冠豸山景区设置跳伞基地,吸引极限运动爱好者。
六、数字科技赋能类
1. 元宇宙客家古镇
在长汀古城、培田古村等地,开发 “元宇宙客家古镇”。游客可:
- 数字分身漫游:通过 VR 设备进入古镇虚拟空间,与 AI 还原的客家先民互动,参与虚拟市集交易。
- 非遗数字藏品:购买客家木偶、刻纸龙灯等数字藏品,解锁线下体验权益。
- 虚拟演唱会:观看客家山歌、十番音乐的全息投影表演,实时弹幕互动。
2. 智慧景区系统
在所有新建景点部署 “智慧旅游大脑”,实现:
- 智能导览:通过人脸识别提供个性化推荐,自动规划游览路线。
- AR 解说:扫描景点触发历史场景还原,如土楼建造过程、红军战斗场景。
- 流量预警:实时监测游客密度,通过 APP 推送错峰建议。
实施路径建议
- 政策联动:积极申报 “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争取省级文旅融合专项资金支持。
- 运营创新:借鉴新罗区 “民宿集群 + 研学基地” 模式,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打造 “景区托管 + 村民入股” 利益共享机制。
- 营销破圈:联合抖音、小红书开展 “龙岩十二时辰” 话题挑战,邀请头部主播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直播”,重点推广 “土楼夜宿”“森林疗愈” 等特色产品。
- 生态保护:严格遵循《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采用 “小规模、低密度” 开发模式,推广装配式建筑和可再生能源。
通过上述六大类项目,龙岩可构建 “文化体验 + 生态康养 + 红色教育 + 农旅融合 + 交通赋能 + 数字科技” 的全域旅游生态,实现从 “过境游” 到 “深度游” 的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