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5 月,全国景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普遍保持开放状态,主要采取 “限量、预约、错峰” 政策,并结合动态调整的防疫措施。以下是基于最新政策和疫情形势的综合分析:
一、全国疫情形势与政策基调
- 疫情总体稳定
根据国家疾控局 2025 年 4 月 28 日发布的通知,当前全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新冠病毒感染呈较低水平波动,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已回落至非流行季水平。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5 年 2 月全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 22966 例,重症和死亡病例极少,疫情处于低水平波动阶段。这为景区开放提供了基础条件。
- 政策导向
文化和旅游部在 2025 年 1 月和 4 月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景区 “做好开放管理”,强调提前规划、预约制度和健康监测,但未提及全面关闭或严格限制。例如,2025 年春节和五一假期,黄山、深圳东部景区等均正常开放,并执行预约通行政策。
二、景区开放的具体措施与动态调整
- 预约制度常态化
全国大部分景区实行分时段预约制,部分热门景区如黄山、北京故宫等要求游客至少提前一天通过官方平台预约。例如,黄山风景区在 2025 年五一期间执行 “强实名分时分方向预约”,未预约游客无法入园。
- 健康监测与限流
- 健康码与核酸检测:多数景区已取消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要求,但北京等个别地区仍要求查验健康码(如北京环球度假区需持 72 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 体温检测与消杀:景区入口普遍保留体温检测,室内场所定期通风消毒。
- 限流比例:部分景区仍执行最大承载量的 75% 限流(如北京八达岭长城),但整体趋势是逐步放宽。
- 临时调整与应急响应
若局部地区出现疫情波动,景区可能临时采取限流或关闭措施。例如,2025 年 4 月陕西因强风沙尘天气关闭太白山、华山等景区,但此类调整与疫情无关。此外,景区可能根据天气、客流等因素动态调整开放时间(如黄山景区在五一期间延长开放时间)。
三、地方政策差异与典型案例
- 北京
部分景区仍要求查验健康码和 72 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如故宫、八达岭长城),但整体政策较 2022 年已大幅放宽。北京市属公园在 2025 年 6 月全面开放室内场馆,仅保留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查验。
- 上海
上海市在 2025 年推出《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强调 “智慧旅游” 和入境旅游便利化,未提及疫情限制措施。崇明区等区域重点推进文旅融合项目,景区正常开放。
- 广东
广东省 2025 年春节期间接待入境游客 6533.3 万人次,同比增长 46.4%,景区开放与国际旅游推广同步推进,未实施严格防疫限制。
- 其他地区
- 江苏、湖北、陕西:多地政府大院停车场在五一期间免费开放,助力景区接待。
- 深圳:东部景区(梅沙片区、大鹏半岛)在五一期间实行预约通行,但未提及疫情限制。
四、游客出行建议
- 提前规划与预约
建议通过景区官方平台或 “文旅预约健康码”(如河南)提前预约,避免现场排队或因限流无法入园。
- 关注动态信息
- 官方渠道:文化和旅游部、各省市文旅厅(局)官网及公众号会发布最新开放政策。
- 实时预警:部分景区通过 “景区人气榜” 实时更新客流情况,游客可据此调整行程。
- 个人防护
尽管多数地区取消强制口罩要求,但建议在室内或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
- 应对特殊情况
若目的地出现疫情或极端天气,及时调整行程,并关注景区临时公告(如陕西景区因沙尘天气关闭)。
五、总结
2025 年全国景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普遍开放,主要依赖预约制度、健康监测和动态限流,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要求已大幅简化。游客需关注目的地政策差异,提前做好规划,并保持个人防护意识。整体而言,旅游市场已进入 “后疫情” 平稳发展阶段,景区开放将成为常态,同时结合公共卫生措施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