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国内多个知名杂技景点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舞台表演,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涵盖沉浸式互动、自然奇观与科技融合等多元形式。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演出名称及亮点:
一、国家级杂技盛会:《蛇舞山河万象新》
作为 2025 年中国杂技大联欢的主题演出,这场由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办的盛会以 “青春 + 奇幻” 为核心,将传统杂技与全息投影、时尚音乐深度结合。节目单中既有内蒙古杂技团高车踢碗《草原飞歌》、武汉杂技团大跳板《筑梦神州》等经典技艺,也有河南一席舞团吊辫子《女娲补天》等融合神话叙事的创新作品。演出通过情景化编排,将非遗文化、民俗元素融入表演,例如济宁市杂技团顶坛《坛三彩》与沈丘青三彩非遗展示的联动。该演出于 1 月 29 日(大年初一)在河南卫视等平台播出,并在周口野生动物世界中原马戏大剧院录制,成为年度杂技艺术的标杆性事件。
二、沉浸式互动新体验:《“国杂” 蛮有味》
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推出的这部小剧场作品彻底打破观演界限,演员穿梭于观众席间,邀请参与抛接平衡挑战、风火轮体验等环节。节目融合多人技巧、高空绸吊与滑稽喜剧,例如 “哪吒闹海” 环节中观众可在专业指导下完成人生首次 “风火轮” 动作,而手机镜头捕捉的实时画面则成为演出的一部分。该剧曾获摩洛哥蒙特卡洛 “银小丑” 奖等国际奖项,2025 年 2 月在娄底市文化馆群星剧场上演时引发强烈反响。
三、溶洞奇观中的空中芭蕾:《洞中飞燕》
在绥阳双河洞景区的世界最大天青石洞穴 “杉林洞” 内,遵义演艺集团打造了这部自然与艺术对话的作品。两位杂技演员以绸缎为翼,在钟乳石群与全息光影交织的空间中完成高空旋转、倒挂等动作,溶洞特有的湿度与气流为表演增添了自然韵律。演员刘紫洁表示,这种 “人在画中舞” 的体验不仅是技术挑战,更传递了人类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思考,4 月 30 日首演后迅速成为网红打卡项目。
四、城市巡游与驻场结合:上海《欢乐马戏》
上海杂技团将经典驻演品牌《欢乐马戏》升级为巡游形式,2025 年 4 月起在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上海久光中心等商圈展开 60 分钟互动演出。巡游精选《泡泡秀》《萌宠表演》《厨王争霸》等片段,例如《球技》节目中演员与观众共同编织彩色抛接棒的 “流动彩虹”。同时,上海马戏城全新中剧场(形似小丑帽)计划 2026 年启用,届时《欢乐马戏》将以更震撼的形式回归驻场,而同期上演的《ERA 时空之旅 2》则通过轮滑、小轮车与杂技的结合,延续 “中国故事国际表达” 的品牌理念。
五、地域特色与国际融合:多地代表性演出
- 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长期驻演的《魔幻传奇 III》持续吸引全球观众,2025 年新增桑巴风格杂技与欧洲马术元素,300 余名国际演员演绎空中飞人、摩托飞车等惊险节目。
- 武汉环球大马戏:4 月至 6 月在武汉杂技厅推出 47 场演出,包含金菊奖作品《扬帆造梦・浪船》、创新版《黄包车》等,将传统钻圈与现代音乐结合。
- 温州奇妙太阳鸟国际大马戏:由长隆原班团队打造的《疯狂派对》融合桑巴杂技、小丑互动,成为浙南闽北地区新晋文旅亮点。
这些演出不仅展示了杂技艺术的多元可能性,更通过 “杂技 + 旅游”“杂技 + 科技” 等模式,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无论是溶洞中的自然美学,还是城市商圈的流动舞台,2025 年的杂技表演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连接观众与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