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宜春城内有什么古桥景点

2025-05-06 23:13:50  阅读 3 次 评论 0 条

宜春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城区(袁州区)内保存了多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古桥。这些桥梁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故事和建筑艺术价值。以下是 2025 年宜春城内值得探访的古桥景点:

一、湛郎桥:科举佳话的千年见证


位置:袁州区湛郎街道
历史背景
湛郎桥始建于唐代,原名赤板桥,因唐代进士湛贲与连襟彭伉的科举故事而闻名。贞元七年(791 年),彭伉高中进士后冷落连襟湛贲,湛贲受妻子激励发奋苦读,最终于贞元十二年(796 年)高中进士,且名次远超彭伉。彭伉闻之羞愧坠驴于桥,此桥遂更名 “落驴桥”,后为纪念湛贲改名 “湛郎桥”。
现状与特色

  • 桥长 12.82 米,宽 37 米,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建筑为 1998 年大规模修复后的样貌,保留了清代风格。
  • 桥体为石木结构,桥面铺设麻石,两侧设石栏杆,桥头立有碑刻记载历史典故。
  • 2018 年被列为袁州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配套建设了湛郎文化广场,成为市民休闲与文化展示的场所。
    参观提示:免费开放,全天可参观,建议结合湛郎街道的历史街区游览,感受宜春的科举文化与市井风情。

二、一寺桥:宋代单拱石桥的艺术典范


位置:袁州区湖田镇一寺街
历史背景
一寺桥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 年),是宜春现存最早的石拱桥之一。桥名源于附近的一寺村,原桥旁有寺庙,现已不存。
现状与特色

  • 桥长 12.85 米,宽 4.73 米,单拱跨度 5.7 米,采用纵联砌置法建造,拱券石上雕刻有 “犀牛望月”“蜈蚣” 等图案,工艺精湛。
  • 2013 年被列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包括桥体及周边环境。
  • 桥体保存基本完好,但部分栏杆已损毁,目前作为当地居民通行使用,未进行旅游开发。
    参观提示:免费开放,建议自驾前往,周边有农田和村庄,可感受乡村古桥的宁静氛围。

三、秀江桥:跨越千年的城市记忆


位置:袁州区秀江中路
历史背景
秀江桥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年),初名广济桥,后历经宋、明、清多次重建,现存桥体为 1951 年新建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现状与特色

  • 桥长 186 米,七拱结构,是宜春城区最早的现代桥梁之一,承载着市民的交通与生活记忆。
  • 虽为现代桥梁,但选址与历史上的古桥重合,桥头立有石碑记载历代修桥史,可追溯至唐代。
  • 周边秀江沿岸风景优美,与状元洲公园、袁山公园形成城市景观带。
    参观提示:免费开放,适合傍晚散步,欣赏秀江夜景。

四、望夫桥:相思文化的诗意象征


位置:袁州区官园街道桥头社区(原址)
历史背景
望夫桥始建于唐代,原名木桥,因传说中张氏女子在此望夫不归而得名。桥虽已不存,但其故事被列入《宜春市地名志》,成为地方文化符号。
现状与特色

  • 原址位于秀江支流附近,现存一座单拱石块水泥桥,为现代重建,仅保留地名记忆。
  • 2025 年 1 月,宜春市民政局将望夫桥故事列为 “宜春地名故事优秀作品展”,并在状元洲公园设立纪念标识。
    参观提示:免费开放,可结合状元洲公园游览,感受唐代科举文化与民间传说的交融。

五、其他古桥资源


  1. 砥柱桥(袁州区南庙乡):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 年)建造,单拱石桥,市级文保单位,位于南庙乡砥柱村,距离市区约 12 公里。
  2. 上石桥、下石桥、回龙桥(袁州区天台镇):均为清代石拱桥,市级文保单位,保存较好,适合乡村旅游。

2025 年特别推荐


袁山二桥建设进展
袁山二桥作为 2025 年宜春市重点工程,虽为现代桥梁,但主桥设计融入了 “月亮” 主题元素,预计 6 月竣工后将成为新的城市地标。其周边景观带修复工程(2.32 万平方米)将提升秀江沿岸的游览体验,可与古桥景点串联游览。

游览建议


  1. 文化深度游:湛郎桥(科举文化)→ 一寺桥(宋代建筑)→ 秀江桥(城市记忆)→ 状元洲公园(望夫桥故事)。
  2. 乡村探秘游:砥柱桥(南庙乡)→ 上石桥(天台镇),感受乡村古桥的原始风貌。
  3. 夜景休闲游:傍晚游览秀江桥,欣赏两岸灯光与江景,体验宜春的慢生活。

这些古桥不仅是建筑遗产,更是宜春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建议结合《宜春市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修缮管理办法》(2025 年 3 月实施),关注古桥保护动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本文地址:http://www.lk-donglai.cn/post/12838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