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多伦湖景区安全论文

2025-05-06 23:52:58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以下是一篇关于 2025 年多伦湖景区安全管理的论文框架及内容示例,结合景区特点、安全隐患及现代管理技术,供参考:

多伦湖景区旅游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2025 年)


摘要
随着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多伦湖景区作为内蒙古高原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游客规模持续扩大,安全管理面临多元化挑战。本文结合多伦湖景区自然环境与旅游活动特征,分析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 “预防为主、科技赋能、协同共治” 原则,构建包含风险评估、技术防控、应急响应、文化培育的立体化安全管理体系,为同类景区提供借鉴。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景区概况


多伦湖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依托滦河源头多伦湖形成,集生态观光、水上运动(游船、垂钓、露营)、冰雪旅游(冬季冰钓、滑雪)、自驾越野等功能于一体。2024 年接待游客量突破 80 万人次,2025 年预计增至 100 万人次,旅游活动的多样性和强度对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二)研究意义


旅游安全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底线。多伦湖景区面临水域安全(溺水、游船事故)、道路交通(山区自驾、冰雪路面)、生态安全(野生动物接触、地质灾害)、设施安全(游乐设备、露营地消防)等多重风险。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景区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多伦湖景区安全风险识别与现状分析


(一)主要安全隐患分类


  1. 自然环境风险

    • 水域风险:湖区水深差异大(最深处达 15 米),夏季水温变化易引发抽筋溺水;冬季冰面承载力不足导致坍塌。
    • 气象地质风险:突发雷暴、暴雨引发山洪;冬季白毛风(强降雪)导致视线受阻、车辆滞留。
    • 生态风险:湿地沼泽易陷、野生动物(野兔、猛禽)误触、植物中毒(如狼毒花接触)。

  2. 人为活动风险

    • 水上项目:游船超载、救生设备配备不足、游客擅自下水游泳;垂钓时鱼竿触碰高压电线(沿湖部分区域)。
    • 交通出行:环湖公路多弯道、临崖路段,自驾游客超速、疲劳驾驶;景区内电瓶车操作不当。
    • 设施与服务:露营地消防设施缺失、篝火管理不当;餐饮卫生不达标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3. 管理与应急短板

    • 监测技术滞后:部分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不足,人工巡检存在盲区;风险预警(如冰面厚度、水位)依赖经验判断。
    • 应急响应低效:救援队伍专业化程度低,与周边医院、公安联动机制不健全,极端天气下通讯易中断。
    • 游客安全意识薄弱: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不遵守安全提示(如救生衣穿戴率不足 60%)。


(二)现有管理措施评估


景区已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每日巡检、安全标识设置、救生员配备(夏季)等,但存在以下问题:

  • 风险评估缺乏动态化:未结合季节、游客量变化实时调整管控重点(如冬季冰面活动监管松散);
  • 科技应用不足:未引入无人机巡检、智能救生圈、物联网传感器(水位、冰面压力监测);
  •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仅依赖标语和广播,未针对亲子游、老年团等群体开展差异化培训。

三、多伦湖景区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策略


(一)构建 “预防 - 监控 - 处置 - 教育” 四位一体体系


1. 风险预防:建立全周期评估机制


  • 动态风险地图:利用 GIS 技术绘制湖区水深、冰面承载力、地质灾害易发区电子地图,标注实时风险等级(如蓝色 - 安全,黄色 - 预警,红色 - 禁止进入)。
  • 活动准入管理:对水上项目经营单位实施资质审核,要求游船安装 GPS 定位与载重监测系统,禁止超员或恶劣天气作业。
  • 设施安全升级:露营地配备智能烟感报警器、充电桩过载保护装置;沿湖危险路段加装波形护栏与主动发光警示灯。

2. 科技监控:打造智慧安全防护网


  • 物联网监测系统

    • 水域:布放水底声呐(监测溺水者位置)、水面救生机器人(自动识别呼救并救援);
    • 陆地:安装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夜间监测非法进入区域)、无人机自动巡航(每 30 分钟覆盖核心景区);
    • 气象:接入实时气象数据,通过短信、景区 APP 推送雷暴、大风预警,自动关闭高危项目。

  • 数据中台建设:整合监控、游客投诉、救援记录等数据,运用 AI 算法预测高风险时段(如周末 15:00-17:00 溺水概率上升 30%),提前部署人力。

3. 应急处置:完善快速响应网络


  • 专业化救援队伍:联合当地消防、医院组建 24 小时应急分队,配备冲锋舟、破冰设备、急救直升机(与通用航空企业合作);每季度开展水域救援、雪地搜救演练。
  • 分级响应机制

    • 一级(轻伤):景区医务室 10 分钟内到达现场;
    • 二级(重伤 / 失踪):启动 “景区 - 公安 - 医疗” 联动预案,30 分钟内完成搜救范围划定;
    • 三级(重大事故):上报县级应急管理局,启动交通管制与游客疏散。

  • 通讯保障:在信号盲区部署临时基站,配备卫星电话,确保极端天气下信息畅通。

4. 安全文化:培育游客参与式管理


  • 分层教育体系

    • 事前:游客入园时强制观看 5 分钟互动安全视频(VR 模拟溺水自救、冰雪路面驾驶技巧);
    • 事中:导游实时提醒风险点,亲子游客发放安全手册(含儿童防走失手环、急救知识卡片);
    • 事后:通过景区公众号推送安全案例,开展 “安全达人” 评选(如正确穿戴救生衣游客获赠纪念品)。

  • 社会共治:招募当地牧民、环保志愿者担任 “安全监督员”,举报违规行为(如湖边生火)可兑换景区消费券。

(二)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争取纳入自治区旅游安全示范项目,获得专项资金用于技术设备采购;
  2. 人才培养:与高校合作开设旅游安全管理定向班,提升员工风险研判与应急处置能力;
  3. 保险联动:推行 “景区责任险 + 游客意外险” 组合产品,简化理赔流程,降低事故经济风险。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针对多伦湖景区的生态与旅游特征,构建了科技驱动、多方协同的安全管理体系。未来可进一步探索:

  • 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极端场景下的游客疏散路径;
  • 结合游客大数据,精准推送个性化安全提示(如老年游客重点提醒防滑,儿童家长推送防溺水知识)。
    通过 “技术赋能管理、管理融入服务”,实现从 “被动应对” 到 “主动预防” 的转变,为高原湖泊型景区的安全发展提供可复制模式。

关键词:多伦湖景区;旅游安全;智慧管理;风险防控;应急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旅游安全学原理 [M]. 旅游教育出版社,2022.
[2] 张凌云。智慧旅游背景下景区安全管理创新研究 [J]. 旅游学刊,2023 (5): 45-53.
[3]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全区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2024 修订版)[Z].

说明:以上内容可根据实际调研数据补充案例、数据图表(如风险事故统计柱状图、智慧设备部署示意图),增强论证深度。建议结合 2025 年景区规划(如新建项目、游客容量调整)细化对策,确保方案落地性。

本文地址:http://www.lk-donglai.cn/post/12868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