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2025 年的新西兰,有几个充满独特性和争议性的景点值得关注,它们或因自然奇观与人文行为的碰撞,或因文化融合与生态探索的创新,成为旅行者眼中的 “奇怪” 之选:
1. 蒂卡波湖的争议石堆
位于南岛的蒂卡波湖(Lake Tekapo)以纯净湖水和星空闻名,但 2025 年却因游客自发堆砌的数百座小石堆引发热议。这些石堆原本是游客为打卡拍照而建,却被当地社区批评为破坏自然景观的 “不和谐存在”。尽管当地居民和环保机构多次拆除,但旅游旺季时石堆又会重新出现。这种人为与自然的对抗,让蒂卡波湖的湖滨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美感 —— 一侧是壮丽的雪山与教堂,另一侧则是密密麻麻的石冢,形成了独特的 “网红景点” 现象。
2. 毛利文化村的生态革新
北岛的罗托鲁瓦(Rotorua)作为毛利文化中心,2025 年推出了结合环保教育的沉浸式体验项目。例如,蒂普亚毛利文化村(Te Puia)将传统地坑膳食(hangi)与现代生态理念结合,游客不仅能品尝用天然地热烹饪的美食,还能参与毛利人守护森林与温泉的实践活动。此外,华卡雷瓦雷瓦地热保护区(Whakarewarewa Thermal Area)新增了 “地热艺术小径”,利用泥浆池和间歇泉的蒸汽创作临时装置艺术,将自然奇观与当代艺术碰撞出奇妙火花。
3. 霍比特村的魔幻延伸
作为《指环王》取景地的霍比屯(Hobbiton),2025 年推出了 “中土秘境夜游” 项目。游客可在暮色中探访 44 个霍比特洞穴,绿龙酒馆(Green Dragon Inn)的烛光晚餐融入了毛利神话元素,例如用传统毛利乐器 “普纳鲁鲁”(Pūrerehua)演奏电影配乐。这种将影视 IP 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做法,让霍比特村从单纯的观光地转变为沉浸式文化剧场。
4. 私人艺术农场的隐秘雕塑
位于北岛的吉布斯农场(Gibbs Farm)是新西兰最神秘的艺术空间之一,2025 年开放了两座新雕塑:一座由回收金属打造的巨型 “机械鲸”,其尾鳍可随海风摆动;另一座是嵌入草场的镜面迷宫,游客穿行其中时,身体会与周围的羊群和远山形成超现实画面。这座占地 1500 公顷的农场仅接受预约参观,艺术与自然的结合方式充满实验性,被《孤独星球》评为 “新西兰最怪诞的艺术圣地”。
5. 萤火虫洞穴的感官实验
怀托摩萤火虫洞(Waitomo Glowworm Caves)在 2025 年推出 “静默皮划艇之旅”。游客需佩戴降噪耳机,在完全黑暗中聆听洞穴滴水声,同时通过骨传导技术接收毛利向导讲述的星空传说。这种将听觉与视觉(萤火虫微光)剥离的体验,被形容为 “在宇宙子宫中漂流”。
争议与启示
这些 “奇怪” 景点折射出新西兰旅游业的双重性:一方面,自然景观的纯粹性与人类干预的矛盾(如蒂卡波湖石堆)持续存在;另一方面,文化融合与生态创新(如毛利文化村的环保项目)正在重塑旅行体验。对于游客而言,2025 年的新西兰不仅是风光胜地,更是观察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博弈的鲜活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