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合 2025 年旅游消费趋势与景区运营特点,以下六大方向既能满足游客需求又能实现高利润:
一、场景化体验型商品
1. 全息互动纪念品
采用 AR/VR 技术制作可互动的纪念品,如扫描后能呈现景区历史场景的金属书签(成本 25 元,售价 88 元)。贵州天眼景区通过 XR 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馆,游客可佩戴 8K VR 头盔体验宇宙探索,单项目日营收超 3 万元。
2. 气味记忆产品
开发景区专属香氛,如鼓浪屿的海风咸味香水、武夷山的岩兰草茶香水。气味博物馆案例显示,游客可参与调香体验(收费 98 元),衍生品复购率达 45%。
二、健康轻食类商品
1. 功能型饮品
推出电解质水、胶原蛋白果饮等,针对徒步游客的能量需求。某黄山景区试点 “能量补给站”,将蜂蜜柚子茶与黄山贡菊结合,单杯成本 4 元售价 18 元,日销超 500 杯。
2. 地域特色零食
开发低盐低糖的非遗美食,如泉州润饼皮脆片、厦门凤梨酥迷你装。焦作市通过 “休闲健康食品之都” 项目,将铁棍山药制成小麻花,成本 4 元 / 袋售价 15 元,年销售额破千万。
三、科技赋能服务
1. 智能导览设备
提供支持多语言的 AR 眼镜租赁服务(30 元 / 小时),可识别景点并触发历史故事。沂蒙山景区引入第三代 AR 眼镜,游客使用率达 68%,带动二次消费增长 35%。
2. 元宇宙数字藏品
发行景区虚拟门票、数字文物等 NFT 产品,青岩古镇推出《拾光礼盒》,内含区块链认证的数字藏品,售价 198 元,五一期间销量破万套。
四、环保可持续商品
1. 可降解包装食品
采用竹纤维包装的绿豆糕、玉米淀粉包装的鱼丸。2025 年环保包装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增长 22%,景区使用可降解包装可获政府补贴 10%-15%。
2. 循环经济产品
提供可重复使用的纪念杯(押金 20 元),内装景区特色饮品。某西湖景区试点 “环保杯计划”,游客购买后可享饮品续杯 8 折优惠,年减少一次性杯使用 30 万只。
五、文化深度体验
1. 非遗手作工坊
开设木偶头雕刻、漆线雕等闽南传统工艺体验课(128 元 / 人),游客作品可烧制后邮寄。福建土楼景区引入 “客家蓝染” 项目,单日接待量达 200 组家庭。
2. 沉浸式剧本杀
结合景区历史开发实景剧本杀,如泉州开元寺的 “宋元海丝谜案”,门票含道具租赁收费 198 元,复玩率达 30%。
六、精准客群服务
1. 银发经济商品
提供便携折叠凳(售价 45 元)、防走失定位手环(99 元)。2025 年 “银发摊位专区” 政策覆盖全国 32% 景区,中老年创业者可享 50% 管理费减免。
2. 亲子教育套装
开发地质科考包、植物标本采集盒,如武夷山 “自然课堂” 套装(168 元),内含放大镜、标本夹及 AR 科普卡,五一期间销量增长 200%。
运营策略建议
- 动态定价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消费峰值,如上午防晒霜售价 35 元,下午降至 25 元清库存。
- 社交裂变设计:购买文创产品可参与 “集章换门票” 活动,游客分享朋友圈集赞 30 个兑换景区年卡。
- 供应链优化:与本地非遗传承人合作,采用 “前店后厂” 模式降低物流成本,如德化陶瓷景区实现 48 小时定制化生产。
2025 年景区商品需兼具文化价值与科技体验,建议优先布局 AR 互动纪念品、功能型饮品、元宇宙数字藏品三大品类,结合政策红利与年轻消费群体偏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