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 2025 年最新数据和行业动态,以下国有景区在经营表现、品牌传播及市场热度方面较为突出:
一、头部景区引领市场
- 故宫博物院(北京)
作为文化地标,故宫凭借数字化展览、文创开发和雪景汉服打卡等持续吸引年轻游客。2025 年 “五一” 假期门票提前售罄,日均预约量突破 12 万人次。其品牌传播力稳居全国榜首,文化 IP 价值不断攀升。
- 黄山风景区(安徽)
2024 年经营收入达 34.5 亿元,2025 年目标突破 40 亿元,同比增长 15% 以上。景区通过松材线虫病防控、智慧化升级和国际合作(如与瑞士少女峰、柬埔寨吴哥窟联动),推动入境游客增长超 100%。“五一” 假期首日接待游客近 13 万人次,夜游项目成为新亮点。
- 杭州西湖(浙江)
2025 年 “五一” 单日游客量达 95.49 万人次,创历史新高。通过 “西湖花景限定季” 和夜游灯光秀,西湖持续巩固其 “顶流” 地位。品牌传播力长期位居全国前列,文旅融合模式成为行业标杆。
- 平遥古城(山西)
凭借 “平遥中国年” 非遗灯会、推光漆器体验等活动,品牌传播力跃居全国第二。2025 年 1 月 5A 级景区品牌传播力榜单中,平遥古城与云冈石窟一同跻身前十。
二、区域特色景区表现亮眼
- 湖北省重点景区
- 湖北省博物馆:MBI 指数 411.90 位列全省第一,通过文化资源整合与科普活动,成为全国文旅传播典范。
- 黄鹤楼公园:依托国家级资源背书,品牌传播力强劲,2025 年春节假期游客量同比增长超 10%。
- 武当山风景区:作为 5A 级景区,通过冰雪经济与民俗活动联动,2025 年春节旅游收入增长 15.5%。
-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湖南)
2024 年入园人数达 765 万,境外游客超 70 万,创历史纪录。2025 年春雪美景、“治愈系” 导游和 “一票通” 政策引发媒体密集报道,曝光量突破 5 亿次。
- 万佛湖景区(安徽)
2025 年 “五一” 假期接待游客 11.19 万人次,综合收入 1220 万元。通过 “白天看景、夜晚看秀” 策略和智慧化服务,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
- 天童景区(浙江)
引入观光车合作运营后,年降低成本 50 万元,覆盖全景区的交通服务和语音导览优化了游客体验,成为国有景区降本增效的典型案例。
三、创新与政策驱动的增长
- 贵州省国有景区
实施全年门票优惠政策,覆盖儿童、老年人、教师等群体,并推行 “一票多日使用制”。2025 年元旦假期接待游客 269.38 万人次,红色旅游线路带动景区客流增长。
- 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
“五一” 假期总参观人数预计突破 35 万人次,单日门票投放量增至 8 万张。通过延长开放时间、AR 导览和《长安十二时辰》沉浸式演出,历史文化体验吸引力显著增强。
- 重庆洪崖洞
作为免费景区,“五一” 日均客流超 20 万人次,周边餐饮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千厮门大桥、大剧院江滩成为热门打卡点,夜间经济效应突出。
四、品牌传播与服务升级
- 云冈石窟(山西)
凭借古建与宗教文化特色,2025 年 1 月品牌传播力位列全国第三。通过跨区域门票互免(晋鲁豫三省六市联动),吸引更多客源。
- 长沙滨江文化园
游客满意度达 97.2%,但餐饮和停车服务仍需改进。通过优化标识系统、环境卫生和游客引导,打造高口碑城市文旅综合体。
总结
2025 年经营较好的国有景区呈现三大特点:
- 文化赋能:博物馆、古城等人文景区通过非遗活动、数字化展示提升吸引力;
- 科技应用:智慧导览、夜游项目和大数据管理成为提升体验的关键;
- 政策联动:跨区域优惠、门票创新和绿色转型(如黄山零碳景区创建)推动可持续发展。
以上景区通过精准定位、服务升级和营销创新,在游客量、收入增长和品牌影响力上表现突出,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