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景区清明期间报道怎么写

2025-05-13 02:31:12  阅读 6 次 评论 0 条

景区清明期间报道怎么写

春启新韵 “豫” 见清明 ——2025 年清明假期河南文化旅游市场综述


2025 年清明假期,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有序、亮点频出。全省各地围绕红色游、赏花游、乡村游、文化游、文博游等主题,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全省接待游客 1992.7 万人次,旅游收入 117.3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 4.5%,旅游收入增长 4.3%。旅游收入居前五的景区分别为清明上河园 4353.28 万元,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 4306.99 万元,万岁山武侠城 3350 万元,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2882.98 万元,郑州方特欢乐世界 2715.1 万元。

红色旅游氛围浓厚,传承红色精神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的红色旅游、红色研学成为清明假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安阳红旗渠迎来总干渠通水 60 周年,众多游客选择重走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单日游客量达 2.3 万人次,成为红色教育热门目的地。许昌、信阳、南阳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研学活动,传承红色精神。商丘永城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迎来豫鲁苏皖各地群众悼念英烈,清明假期游客量达 19.1 万人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纷纷到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开展 “清明祭英烈” 纪念活动,馆内增设青少年互动体验区,游客可通过电子屏观看英雄书信、拼接战役地图,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河南豫剧一团、三团赴内乡县演出多场经典红色剧目。焦作、许昌等地举办红色主题诗歌朗诵、红色故事会等活动,睢县推出革命英烈事迹图片展、红色书籍展,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赏花游火热,带动消费增长


四月花香惹人醉,各地以花卉资源为牵引,以 “赏花 +” 模式持续拉动春季旅游消费。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 “老家河南・豫乡春韵”—— 河南春季乡村旅游主题线路产品,涵盖自然风光游、乡村探秘游、赏花品茗游等多种类型;郑州荥阳举办樱花风情生态游,新乡举办 “黄河春色” 赏花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安阳、焦作、许昌等地也推出赏花主题旅游线路,带游客感受春日美景。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线上开幕式全网观看人次突破 1000 万,文化节以 “花 YOUNG 洛阳城” 为主题,王城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等景区推出灯光秀、夜间演艺等活动,为游客带来一场文化盛宴。云台山景区创意打造万花之境,推出繁花列车、花房树屋、紫藤瀑布、莫奈山谷等众多打卡场景,花神 NPC 沉浸式互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踏青赏花。郑州荥阳古柏渡 12 万株珍稀樱花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新乡宝泉景区和驻马店嵖岈山郁金香主题文化园数百万株郁金香竞相绽放,三门峡卢氏县百万亩连翘花、宁陵县万亩梨园让游客沉浸在春日浪漫之中。

乡村游活力足,激活消费场景


各地结合民俗文化、农事体验等多元业态,激活乡村消费场景,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王屋老街以古建筑群落为依托,打造了集游玩、小吃餐饮、主题住宿、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康养度假目的地,清明假期备受青睐。清丰县融合乡村旅游,打造蘑菇种植沉浸式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感受蘑菇文化的独特魅力。乡村踏青活动热度高涨。伏牛山徒步线路吸引了众多游客,老界岭等景区迎来踏青客流高峰,游客们在徒步中欣赏自然风光,感受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三门峡地坑院民俗旅游火爆。

文化游创新形式,沉浸式体验受青睐


全省文化游热度高涨,各地通过 “文化 + 科技” 等创新形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全省举办线上线下惠民文化活动 7419 余场次,线上线下观看和参与群众 199 万人次。

开封清明文化节开幕,精心策划 “来趣宋潮・清明巡游” 等 4 大系列 30 余项文旅活动,为游客带来兼具文化底蕴与趣味体验的新奇体验。焦作云台山景区 “创新文旅体验,迎来客流高峰” 被央视报道。郑州园博园举办巨型稻草国际艺术节,游客通过手机扫描让稻草人 “讲述” 农耕故事,吸引众多亲子家庭体验。许昌春秋楼景区推出大型光影秀《春秋忆梦》,融合现代元素,重现三国历史场景。龙门石窟、少林寺等景区,游客借助 AR 导览与虚拟历史人物互动,体验沉浸式游览。漯河沙澧河景区举办千机飞 “只有漯河”《郾城大捷》清明专场展演,持续打造一站式游玩体验。建业电影小镇开启 “白天 + 夜晚” 双模式全天候沉浸式演艺体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新剧备受好评,持续为游客带来关于黄河文明与中原文化的深度戏剧体验。

全省文博场馆接待观众 300 余万人次,其中,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 4.4 万人次、洛阳博物馆 4.1 万人次、郑州博物馆 4 万人次、中国文字博物馆 3.9 万人次、开封市博物馆 3.8 万人次、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3.4 万人次、河南博物院 3.3 万人次、洛阳古墓博物馆 3.2 万人次、殷墟博物馆 2.8 万人次。博物馆、纪念馆开展惠民文化活动(线上 + 线下)3200 多场次、惠民文化活动参与(线上 + 线下)90.3 万人次。南阳市汉画馆举办 “春祭・礼承千载” 清明节特别活动,河南博物院推出 “穿越千年话清明 — 文物里的节气密码” 线上直播活动,解码春祭等清明礼俗。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互动体验、城市考古体验课堂等系列活动,带游客全方位体验 “活起来” 的郑州历史。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 “甲骨文里的诗意清明” 文化体验活动,融合清明节文化内涵与诗词艺术,深受游客喜爱。驻马店市博物馆呈上民俗 “大餐”,游客可参与竹编花船、投壶、射箭等活动项目。巩义市博物馆通过诗词朗诵、团扇绘制等互动形式,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加深对清明节文化内涵的理解。

安全保障有力,实现 “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 目标


各地严格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全省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 6350 人次,检查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单位 2643 家次,发现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安阳、平顶山、鹤壁等地节前组织多部门联合检查,对景区设施、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进行全面排查,提升文旅场所风险隐患整改和化解能力。开封、三门峡、周口等地联合交通部门优化景区周边交通疏导方案,增设临时停车场和摆渡车,加开直通车及旅游环线,方便游客出行。三天假期,全省文旅行业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实现了 “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 目标。

景区清明期间报道怎么写

本文地址:http://www.lk-donglai.cn/post/13123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