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陵墓即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约 6 千米的梁山上,其景点丰富,可分为陵墓建筑类、石刻艺术类、陪葬墓类等,以下是具体介绍:
陵墓建筑类
梁山 :乾陵所在的梁山属岐山山脉,呈东西走向,全长约 32 千米,宽约 7 千米,山脊长 18 千米,宽 1 千米,最高峰海拔 1047.3 米。梁山山势雄伟,三峰耸立,北峰最高,为乾陵地宫所在,南二峰较低且东西对峙,号曰乳峰,峰巅建造有阙楼,为乾陵天然门户 。 景点 武则天陵墓梁山
内城 :占地 230 万平方米,用以保护地宫,东西南北四面城基均为夯土筑成。在内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设有城门,对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
司马道 :从两乳峰间向北延伸,是乾陵的主要神道,道两侧依次对称排列着众多石雕,是参观乾陵的主要线路之一 。
石刻艺术类
无字碑 :位于司马道东侧,由整石雕成,碑额九条蟠龙盘绕,碑座正面是一幅狮马图,马屈蹄俯首,雄狮威严挺立,雕刻精细。武则天遗言 “自己的功劳让后人去作评”,故此碑未刻一字,但宋、金以来人们因 “无字” 之憾在上面添补了许多题字。
述圣纪碑 :在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用以歌颂唐高宗的文治武功,是了解唐高宗生平事迹和唐朝历史的重要文物。
六十一蕃臣像 :位于朱雀门外,现存 61 尊,多数无头,是乾陵的一大特色景观,这些石像代表了当时边疆各少数民族的首领以及外国使节,见证了唐朝时期的繁荣昌盛和对外交流的广泛。
石兽 :乾陵的石兽造型多样,有石狮、翼马、鸵鸟等。其中,石狮造型雄伟,体态矫健,是唐代石狮雕刻的杰出代表;翼马则雕刻精美,线条流畅,展现了唐代工匠丰富的想象力;鸵鸟石刻也是唐代陵墓石刻中的珍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陪葬墓类
永泰公主墓 :是乾陵 17 座陪葬墓之一,墓主人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李仙蕙。墓穴为砖砌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构成,全长 87 米。墓道两旁洞墙内有 6 个小龛,里面放着彩绘陶俑、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 。
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其墓内的壁画内容丰富,有《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生动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其墓规模较大,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等建筑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墓内的壁画和随葬品也十分精美,对于研究唐代的宫廷制度和丧葬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