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景区主要包括灵渠主体工程、灵渠水街、灵渠博物馆等,以下是这些景区内的主要景点介绍:
灵渠主体工程景区
铧嘴 :是灵渠的 “水龙头”,起着分水作用,形状像犁铧,将湘江水三七分流,七分经北渠流入湘江,三分经南渠汇入漓江 。 景点 灵渠铧嘴
大小天平 :又称毕堤,是一座人字形滚水低坝,能 “称水高下,恰如其分”,主要用来排泄洪水和拦蓄河水,保证通航,汛期则成为溢流堰,使洪水越过堤面泄入湘江故道 。
南渠、北渠 :灵渠的主要通道,连接了湘江和漓江,南渠长 30 千米通大溶江下至漓江,北渠长 4 千米通湘江 。
秦堤 :从分水塘至大湾陡,全长 3.15 千米,是灵渠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防止洪水冲毁渠道,保护渠道安全。
泄水天平 :建于渠道上,用于二次泄洪,以保渠堤安全,当水量过大时,南北渠的泄水天平将一部分水泄入故道,保持水量平衡 。
陡门 :即船闸,分布在南北渠上,通过启闭来调节渠内水位,以保证船只正常通航,是灵渠工程中的关键设施,在当时大大提高了航运效率 。
灵渠水街景区
秦文流觞 :兴安古北门的所在地,也是水街的入口,从这里进入水街,能感受到秦时古风的历史感。
娘娘桥 :位于秦文流觞景区上游约 100 米,又名天后桥、沧浪桥,始建于康熙七年(1668 年),2004 年重修,桥上建有双亭,桥名为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题。
万里桥 :唐宝历元年(825 年)桂管观察使李渤所建,因传说距唐朝京城长安水路 1 万里而得名,是广西境内最古老的石拱桥,迄今已 1200 年历史,历史上被称为 “楚越要津”。
马嘶桥 :位于万里桥上游约 100 米灵渠与双女井溪相交处,传该处最初为小木桥,当年马援率部南平交趾时,其坐骑至此扬蹄嘶叫,不愿过桥,马援下马发现该桥已朽,乃募捐修桥,传为千古佳话,此桥因而得名。
古戏台 :又名天韵阁,位于县城中心广场与水街交会处,高 12 米,分上下两层,上面唱戏,下面行人,为徽派建筑风格,与万里桥遥相呼应,是居民休闲看戏的好地方。
湖广会馆 :位于灵渠水街中段,建于清朝初年,系旧时旅居兴安的湘南、湖北同乡聚会议事、供奉先贤、唱戏娱乐的场所,内设有大堂、戏台、先贤祠和花园,具有典型的荆楚文化风格。
北街里 :位于万里桥北,是一条传承千年文化的古巷,宽不过 5 米,长约 300 米,两边是清一色的明清建筑,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桂北市井风情。
双面照壁 :高达 5 米,宽 6.8 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双面陶塑砖雕照壁,根据兴安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及景点、典故设计制作,雕塑有古城北门、飞来石、万里桥等水街著名的景点及修建灵渠的三将军形象。
灵渠博物馆景区
馆内文物展示 :博物馆内展示了大量的考古文物和历史资料,通过图文、实物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灵渠的构成由来、建筑历史以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了解灵渠历史与文化的绝佳场所。
其他景点
美龄亭 :位于灵渠景区内,是为纪念宋美龄而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状元桥 :造型美观,桥身雕刻精美,是灵渠景区的一处重要景观,也是游客拍照留念的好去处。
古树吞碑 :在灵渠边有一棵古树,其树根将一块石碑包裹起来,形成了独特的 “古树吞碑” 景观,见证了灵渠的历史变迁。
四贤祠 :祠内供奉着与灵渠修建和维护相关的四位贤士,分别是秦史禄、汉马援、唐李渤和鱼孟威,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飞来石 :一块形似乌龟的巨石,相传是从天上飞来的,它位于秦堤之上,为灵渠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