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一诗中涉及的景点主要有洞庭湖、君山和岳阳楼,具体介绍如下:
- 洞庭湖
- 基本概况: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南岸,地处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是中国水量最大的通江湖泊,从面积上看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它由东、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个较大的湖泊组成,湖面面积约2691平方千米。
- 自然景观:湖水浩瀚,水天相接,气象万千。清晨,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傍晚,夕阳余晖洒在湖面上,宛如一幅金色的画卷;夜晚,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宁静而神秘,“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便是对其夜景的生动描绘。景点洞庭湖
- 生态资源: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湿地和候鸟保护区,被誉为“长江之肾”“候鸟天堂”,区域内水草繁茂、鱼类资源较丰富,每年有数十万只候鸟在此栖息,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 君山
- 名称由来:古时候称洞庭山,后因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舜不及,伤心死于洞庭山,她们被称为湘夫人,为了纪念二妃,人们将洞庭山改名为湘山、君山。
- 自然景观: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林木葱茏,风景秀丽。从远处眺望,它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正如诗中所写“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景点洞庭湖君山
- 人文景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二妃墓、柳毅井、酒香亭、飞来钟等,这些古迹为君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 岳阳楼
- 历史沿革:位于岳阳市洞庭北路西北高丘的古城墙上,前身为东汉末年鲁肃修建的阅军楼,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始称岳阳楼,现存主楼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着清代原构的史迹。
- 建筑特色:主楼高20.36米,三层、飞檐、如意斗拱、盔顶,楼身为全木结构,构造古朴端庄,气势恢宏凝重。
- 文化价值:因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的诗章开始蜚声海内外,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更是让岳阳楼名满天下,楼内保存着许多古代文物和名人题刻,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景点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