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庙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城南,主要景点包括古建筑、古树木、雕塑及陈列等几类,以下是详细介绍:
古建筑
- 五凤楼: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楼高19.3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雄伟。楼顶直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居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十分美观。景点尧庙五凤楼
- 尧井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有1600多年历史。亭为六角高檐楼阁形式,小巧玲珑,非常别致。亭中水井据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地方,也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殿高23米,通进深26.3米,通面宽43米,殿内有12米通顶立柱42根,柱下石基座雕刻精细,狮子、麒麟栩栩如生。
- 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1300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夫人鹿仙女的像。
-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地严肃前行。门额上有“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
- 虞舜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
-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
- 钟楼:内悬挂着中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
古树木
- 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中间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
- 鸣鹿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像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
雕塑及陈列
- 龙凤之脉: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
- 文物雕塑: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 蟠龙图雕: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图案放大制作的,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
- 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这里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 尧典壁廊: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嵌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事迹的壁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