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江门被称为“侨乡”,是因为它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有着丰富的侨乡文化,拥有众多与华侨相关的景点,而非“侨乡景点”。以下是江门被称为“侨乡”的原因:
- 华侨数量众多:江门全市人口达420万,而祖籍江门的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就有近450万。这些侨胞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澳洲、美洲等。
- 华侨历史悠久:江门的华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海外移民的记录,到了近现代,更是有大量江门人前往海外。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已有新会人随阿拉伯商人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此后一批又一批的五邑人陆续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
- 侨乡文化独特
- 建筑文化:江门现存不少碉楼、洋楼等特色建筑,如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建筑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是华侨在海外打拼后回乡建设的成果,体现了侨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 饮食文化:江门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华侨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如当地的一些特色美食,既保留了传统粤菜的风味,又融入了一些海外的饮食元素。
- 民俗文化:江门的民俗文化也具有浓郁的侨乡特色,如台山的飘色、新会的葵艺等,这些民俗文化在海外侨胞中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侨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华侨贡献巨大
- 经济贡献:历史上,江门华侨在海外打拼,积累了财富后,纷纷回乡投资兴业,推动了江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江门的华侨华人为家乡公益事业捐资累计约57亿港元。
- 文化贡献:华侨们将海外的先进文化、技术和思想带回了家乡,促进了江门地区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江门还是院士之乡,孕育了33位院士,其中包括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等著名院士。
- 公益贡献:许多华侨回乡修建学校、医院、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家乡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