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尾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古村以古围墙为界,全村总面积为39565平方米,现存古民居约268座,21座祠堂,19座书室,10眼古井,4个围门,28座炮楼,其景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古建筑类
- 塘尾古围墙、围门和炮楼:始建于明,历代有维修。围墙绕古村落成封闭一周,周长860.8米,高5米,宽0.35米,红石墙基,青砖墙体,每隔4米有一附墙。在围墙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角开有四个围门,村民分别称之为东门、南门、西门和北门。以东门规模最大,宽4.24米,长5.38米,高9.30米,为两层青砖镬耳山墙建筑,围门之上镶“秀把东南”匾额。围墙附有28个谯楼(当地乡民称楼斗、炮楼),以28个天文星宿命名,规模有大有小,一般尺寸为长、宽各4.5米,高7米,围墙、围门和炮楼组成完整的防御设施,保障塘尾古村落的安全,近百年来先后成功抵御了1911年清军的抢劫和1944年石碣吉洲土匪李朝的侵犯。现围门完好,围墙基本完整,炮楼尚存19个。景点塘尾古围墙
- 李氏宗祠:始建于明,历代有维修。五开二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梁架结构,硬山顶。宽17.8米,长43.7米,占地面积777.9平方米。民间二十一年(1932年)宗祠辟为东莞第十六间小学,为石排第一间小学。景点塘尾李氏宗祠
- 景通公祠:始建于清中期,为十世祖景通家祠,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硬山顶。宽9.5米,长17.1米,占地面积162.45平方米。封檐板、梁架木雕和犁头、横梁石雕工艺精美。
- 梅公祠:建于道光年间,为十二世祖家祠。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宽8.8米,长14.3米,占地面积125.84平方米。梅公祠保留从明代十世祖至清代二十二祖的祖先牌位原物,为东莞地区罕见。公祠还摆放了塘尾民间信仰神康王的神像,因而又称康帅府。
- 古巷道类:塘尾古巷道成井字形网状布局,主要巷道有南北走向的直巷7条,东西走向的横巷4条。巷道由红石条石铺就而成,宽2米左右,巷道下面有完整的排水渠。至清末光绪年间,富绅李植忠改建部分红石巷为花岗岩麻石巷,横穿围面,从东门出围到牛过村,可达当时的南社火车站,由北门出围直达当时的木排村石龙渡口,总长度近10公里,现仅存围内300米。
- 古井类:塘尾明清古村落有古井10眼,分布在各巷道旁公共使用或民居、家祠天井内私家使用。井壁用青砖砌筑,井沿则用整块红石挖空而成,一般直径0.87米,高0.40米。
景点塘尾明清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