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会有瀑布景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地形地貌因素
地势起伏大 :海南岛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这种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使得河流在从山地流向平原的过程中,具备了形成瀑布所需的地形落差,为瀑布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
岩石差异大 :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在河水长期的冲击侵蚀作用下,软的岩石被侵蚀掉,形成陡坎,而坚硬的岩石则相对悬垂起来,当河水流经此处时,便飞泻而下,从而形成瀑布 。
气候降水因素
降水丰富 :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水汽来源充足,降水总量多,年降水量在 1500-2500 毫米之间,东部多雨区可达 2000-2400 毫米。丰富的降水为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得河水流量较大,为瀑布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流条件。
降水季节差异大 :海南干湿季分明,雨季一般出现于 5-10 月,干季为 11 月 - 翌年 4 月,雨季降水约占年雨量的 80%。这种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的特点,使得雨季时河水流量大增,瀑布的水量也随之增大,气势更为磅礴 。
地质构造因素
板块运动影响 :海南在地质上处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澳 - 印板块的交汇处,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如中岳运动、晋宁运动等,这些运动导致地层断裂、褶皱,形成了许多悬崖峭壁和断层,为瀑布的形成提供了地形基础。
火山活动影响 :海南岛上有火山岩分布,面积约 4600 多平方千米,占全岛国土面积的 13.6%。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地貌,如火山口、火山台地等,也为瀑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火山岩的坚硬质地不易被侵蚀,能够形成稳定的瀑布地形。
植被土壤因素
植被覆盖率高 :海南拥有广袤的热带雨林和丰富的植被资源,全岛植被覆盖率高。植被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通过截留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下渗等方式,使得降水能够更好地转化为地下径流和河流水源,保证了瀑布水源的稳定,使得瀑布能够常年飞流不息 。
土壤保水能力强 :海南的土壤类型多样,其中一些土壤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如山地的红壤、黄壤等,能够储存大量的水分,在降水后缓慢释放,为河流和瀑布提供持续的水源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