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完全不能拍摄清代景点,而是在一些清代景点存在禁止商业拍摄或对拍摄有限制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文物保护方面
- 物理损伤风险:商业拍摄往往会携带大量设备,如大型灯光设备、轨道、摇臂等。这些设备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碰撞到古建筑的墙体、柱子、门窗等结构,导致建筑构件损坏。例如在故宫,一些木质结构和琉璃构件年代久远,较为脆弱,容易被刮擦、碰掉。
- 光照损害:摄影灯光尤其是高强度、长时间的灯光照射,会产生热量和紫外线等,可能加速古建筑内的木材、织物、壁画等文物的老化、褪色和变形。古建筑中的彩画、古籍、书画等对光照非常敏感,长期暴露在强光下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 环境改变影响:拍摄团队人员众多,活动频繁,会使景点内的温湿度、空气流通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不利于文物的保存。例如过多的人进入狭小的空间,会使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文物产生不良影响。
游览秩序与安全方面
- 占用公共资源:商业拍摄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占据特定的拍摄位置和空间,会影响其他游客的正常参观和游览体验,导致游客无法顺利欣赏景点,甚至可能引发游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比如在天坛公园祈年殿等热门景点,商拍团队可能会为了拍摄效果,长时间占据最佳拍摄点,让其他游客难以靠近。
- 造成人员拥堵:拍摄时可能会吸引大量围观群众,尤其是在一些空间相对狭窄的景点,容易造成人员拥堵,增加安全隐患,如发生踩踏事故等。在故宫的一些过道、宫门等区域,人员聚集容易导致通行不畅。
- 干扰正常管理:拍摄活动可能会打乱景点的正常开放和管理秩序,例如拍摄时间可能与景点的开闭馆时间冲突,或者拍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等会影响工作人员对景点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文化与形象方面
- 保持文化氛围:清代景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需要保持其庄重、肃穆的文化氛围。一些不恰当的商业拍摄,如为追求夸张效果进行的恶搞、低俗表演等,可能会破坏景点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感,对传统文化造成亵渎。
- 维护景点形象:景点的形象代表着城市甚至国家的文化形象,如果商业拍摄行为不规范,如随意搭建道具、破坏景观等,可能会给景点带来负面的影响,损害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不过,对于游客个人的非商业性质的拍照留念,一般情况下在遵守景点规定的前提下是允许的,这也是游客记录美好瞬间、感受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