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石窟是什么景点啊

2025-01-25 10:07:35  阅读 24 次 评论 0 条

龙游石窟是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城北郊小南海镇石岩背村的 AAAA 级景区,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是中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被誉为 “世界第九大奇迹” 。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 :地处衢江和灵山江交汇处的凤凰山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规模宏大 :占地面积约为 0.38 平方公里,石窟总数 60 座左右,总长度 16 公里。单个洞窟面积不等,小的数百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千平方米,高度约 30 米。

布局结构 :景区主要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组成。自然景观为现开发的七个洞窟,从一到七编号,呈北斗七星形状分布,主要景点为一至五号洞窟。人文景观有马鸟鱼广场、竹林禅寺等。

建筑特色

洞口形状 :石窟洞口基本垂直于地面,呈 “倒斗型”,从洞口垂直向下延展,这种形状有利于采光、通风,同时避免地表水流入洞内。

洞室结构 :洞窟的形制与规模大体相似,洞身流畅,洞顶呈宽敞的穹形,由岩石的开口处约 30° 斜面向下延伸,洞壁陡峭。洞中有许多根粗大的鱼尾状石柱撑顶,与洞顶浑然一体,石柱起到了支撑洞顶和装饰美化洞窟的作用。

内部装饰 :洞窟的立柱和洞壁上刻凿有文字和飞马、飞鸟、飞鱼等图案,凿痕呈规则排列,有着较强的立体感,但这些图案和文字的含义至今尚未完全破解。

历史谜团

开凿年代之谜 :尽管有专家推测龙游石窟的建成可能与长城始建年代差不多,但由于没有在石窟中发现确凿的文物,至今无法断定其建造时期,大部分专家认为开凿下限年代最晚不迟于西汉时期。

开凿目的之谜 :关于龙游石窟的用途,学术界有多种猜测,如墓陵说、采石说、屯兵说、外星文明说等,但都难以自圆其说。例如墓陵说,在石窟中未发现随葬品或宫中用品;采石说,洞窟内的红砂页岩质地疏松,不适合做建筑石料;屯兵说,石窟采光和交通不便,不适合屯兵练兵。

洞壁厚度之谜 :石窟之间紧密相邻却不互通,相邻石窟的洞壁最薄仅有 50-60cm,且洞壁延伸长达几十米远,在古代技术条件下,古人如何测量并确定石窟的开凿方向和深度令人费解。

石阶之谜 :每一个石窟的一侧都设有锯齿形状的石阶,锯齿相隔较远,且洞窟的洞口与石阶之间并不相连,存在一段距离,这样的石阶不利于行走和石料运输。

凿痕之谜 :石窟中除地面外都布满了均匀细密的凿痕,分为平行凿痕和倾斜凿痕,凿痕之间间距均匀,深浅相似,且不存在交错情况。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工艺水平却如出一辙,令人称奇。

主要洞窟

一号石窟 :地面面积约为 300 平方米,形似正方形,是已开发石窟中最小的一个。洞窟进口下方设有矩形方池,内有长约 1500 厘米、宽 50 厘米的 “天马行空图” 浮雕,北壁有鱼、马、鸟三种动物的雕刻图像。

二号石窟 :地面面积大约 900 平方米左右,形状接近正方形,北面有小部分尚未完工。南壁与 1 号石窟仅隔 0.5 米,洞窟中有四根立柱,其中三根鱼尾形柱的尖头朝向北面,靠东一根立柱尖头朝东,是开凿得最规整的石窟。

三号石窟 :地面面积约为 1200 平方米,形状呈长方形,东北角有一部分未完工,洞窟西北角设有矩形水池。石窟顶和地面几乎都呈 45 度斜坡,转角处有螺旋状刀痕贯穿上下,三根立柱呈一字型南北向排列。

四号石窟 :地面面积约为 2000 平方米,进口有平台,洞窟右侧为陡峭的石壁,左侧为盘旋而下的锯齿状石阶,石阶长度达 50 米以上。洞窟内三根立柱呈三角形分布,洞窟底部平整,矩形方池在洞窟底部中部。

五号石窟 :地面面积约为 700 平方米,进口处有大量土石,梯道被土石掩盖,石窟呈矩形。有三根立柱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位置在石窟的东北角。

价值意义

艺术价值 :石窟内的雕刻风格多样,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元素,其雕刻作品为研究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艺术风格、审美观念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历史文化价值 :龙游石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科学研究价值 :龙游石窟的开凿工程规模巨大,涉及到选址、测量、建筑、运输等多个方面的技术难题,古人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何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对于研究古代工程技术、建筑工艺、力学原理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本文地址:http://www.lk-donglai.cn/post/578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