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泽寺的景点丰富多样,包含则天殿、二圣殿等殿堂建筑,中心柱窟等石窟,还有宋代墓室浮雕墙等,以下是详细介绍:
殿堂建筑类
则天殿 :皇泽寺的主殿,始建于唐,历史上曾称 “武后真容殿”“则天圣后殿”。殿正中立有一尊国内唯一的 “武后真容” 石刻像,高 1.8 米,由整块沙岩雕成,距今已有 1300 余年,是武则天晚年之像。殿内还陈列有武则天的石刻画像碑、广政碑、“升仙太子碑” 以及宋庆龄 1963 年为皇泽寺的题词 。 景点 皇泽寺则天殿
二圣殿 :跨进皇泽寺大门首先看到的大殿,正中供奉着唐高宗和武则天。殿内左右两侧,塑有高宗、武周时期的九位著名大臣,分别是李勣、李义府、魏元忠、李昭德、狄仁杰、娄师德、张柬之、来俊臣、上官婉儿 。
武氏家庙 :位于皇泽寺大门北侧,庙内塑有武则天全家像,正中是武士彟及后妻杨夫人,右侧是武士彟与原配相里氏所生的两个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左侧是武士彟与杨夫人所生的三个女儿 。
钟鼓楼 :位于皇泽寺大门两侧,与凤阁、写《心经》洞等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寺庙的整体布局,为寺庙增添了庄重和威严之感 。
石窟类
大佛楼 :又叫大佛石窟,原本无楼,是则天殿侧依山摩崖造像石窟。现楼系 1980 年国家文物局拨款所建。大佛窟高 7 米,宽 6 米,深 3.6 米,开凿于唐代中期。主佛阿弥陀佛立于莲台之上,左右侍立迦叶、阿傩二弟子,外侧是观音、大势至二位菩萨,左右护法、金刚、力士等造像形态不凡 。
中心柱窟 :位于则天殿之上、大佛楼左侧,为皇泽寺造像年代最早的一处,也是四川地区唯一的中心柱窟。中心柱窟又名塔庙窟、支提窟,深 2.76 米,宽 2.6 米,窟室方形平面,平顶略弧,窟中央立方柱,由窟底直通窟顶,三壁各开一大龛两小龛。中心柱是一根完整的石柱,又是一座造型精美的经塔 。
写《心经》洞 :位于武氏家庙东北,唐代宗初年,颜真卿为利州刺史,曾写《心经》一卷,刻于此处,因此俗称写《心经》洞。洞区有造像,分布于巨石三面,共计 19 龛,东面主要雕刻经幢和六道轮回的内容,西面造像主要为三世佛及释迦、多宝佛的题材,南面 12 号、13 号洞窟为武则天的父母武士彟、杨氏开凿,窟内现存有武氏夫妇礼佛图 。
其他类
宋代墓室浮雕墙 :皇泽寺馆藏文物中一组宋墓浮雕石刻,是我国宋代石刻艺术中的珍品。1974-1980 年间从广元城四周坝子宋墓出土,浮雕石刻共 24 块,每块长 2 米,宽 0.8 米,均系本地黄砂岩石刻成。经过修葺后,镶嵌在总长 28 米,高 4 米,厚 0.8 米的照壁上,分成《四宿神兽图》《戏剧演出图》《大典演奏图》《男女武士图》《孝行故事图》《墓主生活图》《花卉图》等七大类。
《蚕桑十二事图》碑刻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 年),广元县令曾逢吉下令在全县境内的驿道两旁栽桑,曾逢吉将离任时,把栽桑、养蚕、缫丝的生产过程,绘制十二事图,刻成 14 块碑立于此。这既是中国蚕桑生产的珍贵历史文物,又是格调高雅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