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中漂亮的石碑有很多种,它们的名称通常与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或所在地点等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漂亮石碑及其名称:
- 国山碑:位于江苏宜兴张渚镇善卷洞上的国山上,是三国时吴天玺元年(276年),因在离墨山中发现石洞,当地官僚和朝臣当作大瑞,向皇帝上表献媚,皇帝孙皓派遣司徒董朝等前往封禅,改离墨山为国山,刻国山碑,或称禅国碑。碑体圆鼓形,高2.34米,围宽3.3米,四周刻封禅文辞,内容为祥瑞颂德之辞,碑文从东面读起,再转向北、西、南各面,计43行,每行25字,共1075字,但经1700多年的风雨侵蚀,如今仅能看清60余字。碑为篆书,由吴国东观令史立信中郎将苏建书写,碑末还有刻工殷政、何赦姓名。景点江苏宜兴国山碑
- 先天太后之赞碑:是太清宫景区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通古碑刻,因系宋真宗“御书御制并篆额”,故亦称其为三御碑。和前宫的宋碑一样,它也是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拜谒太清宫时留下来的,但是和前宫宋碑不同的是,这个石碑由真宗皇帝亲自撰文、亲自书丹、亲自题写碑名。该碑形体高大,气势恢弘,高8米,宽2米,厚0.67米,重50多吨。碑冠刻成盘龙状,碑座为赑屃,翘首瞪目,栩栩如生。碑身边饰阳刻菊花图案。碑文楷书21行,满行41字,内容是歌颂老子母亲的功德。景点河南先天太后之赞碑
- 曲院风荷御碑:位于杭州西湖边,是西湖十景御碑之一。1699年,康熙三下江南巡查水利,立下西湖十景碑,并用他擅长的榜书御题景名。在立曲院风荷碑时,康熙做了两处改变,一处是位置,宋人记载的原址大致位于今天杭州花圃西侧的洪春桥畔,而康熙南巡时,湖区已东缩,于是康熙把碑立在现在的跨虹桥边;另一处是景名,宋人题的是曲院风荷,意为酿酒的作坊,康熙改作“曲”并流传至今。御碑的背面与侧面是乾隆留下的精彩题诗,每一首皆叠前韵。景点杭州曲院风荷御碑
- 苏堤春晓御碑:同样是西湖十景御碑之一,目前竖立在西湖边的西湖十景御碑,只有“苏堤春晓”和“曲院风荷”两块从康熙年间流传至今,石碑蕴含的信息量极大。乾隆的后三次题诗,充分利用了碑额除正面龙纹以外的三个面。第四次题咏时,乾隆让工匠把碑额的背面磨平,分八行刻诗,第五次、第六次,则分别把碑额的两侧磨平,在小小的空间刻下四行小字。从中可以得知,每一块西湖十景御碑都从康熙三十八年到乾隆四十九年、历经86年,经过七次题刻才完成。景点杭州苏堤春晓御碑
-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又称格登碑,位于新疆伊犁昭苏县昭苏县边境格登山上,距离中哈国界仅100米,可以清楚地看见哈萨克斯坦的村庄,对望夏塔的群峰,天气好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的天山第二高峰汗腾格里峰。这座石碑由乾隆于公元1755年下令建立的,用以纪念清军收复新疆。石碑上的乾隆御笔气势雄伟,并包含了汉字、满文、蒙古文和藏文四种文字。这不仅展现了一个皇帝的文化修养和气度,同时也象征着对各民族文化的包容与尊重。景点新疆平定准噶尔勒铭碑
- 节孝碑亭:位于宁波鄞州龙观乡大路村,是一座清代石牌坊,制成四方亭状,在浙东颇为罕见。外观呈4.5米高的梅园石制四方形碑亭,内有一块2.1米高的石碑,外设石坊保护,18根栏杆围筑,坊顶为歇山式四檐翘起,顶脊雕双龙,檐下20余攒仿木斗拱,颇具美感。亭身正上方书“钦旌节孝”,亭身两边是一副对联:一片冰心明古井,九重丹诏勒穹碑。此牌坊现已被列为鄞州区文物保护单位。景点宁波节孝碑亭
- 荡平岭石碑:立于白山市江源区和临江市老岭交界处,现有两块石碑,碑额、碑峰、碑座迄今幸存,额上雕有“双龙”图案,并有“皇清”字样,系公元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清朝政府为纪念修通老岭至临江公路而立。碑距白山市40公里,其中之一碑文系徐世昌撰并书。石碑通高2.45米,碑额0.68×0.08米,呈长方形,碑身高1.24米,宽0.64米,厚0.2米。碑文由左至右竖行书写,楷书体,字清秀文雅,流畅潇洒。碑文21行,一般为35行字后满行,个别出行的为37字,全文共591字,字清晰可辩。之二碑文由张凤台、李廷玉同撰“荡平岭碑记”,碑正文593字,碑阴文为115字,共608字。景点吉林荡平岭石碑
- 自然碑:是崂山巨峰游览区第一石景,这座高高耸起的方形巨大石崮,高约40米,宽约10米,崮顶外凸,下方平削,从南向北看,就像一座巨大的石碑,故取名为“自然碑”。从正面看,碑身左上侧向外突出的一块石头,就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那眼睛、鼻子和嘴,一只前爪,活灵活现,使人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神功造化的奇妙。
- 西极石碑: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s309,是中国最西边的一个地理标志。石碑高约3.5米,宽1.5米,厚0.5米,由青石制成,显得坚固而庄重。作为中国最西端的地理标志,西极石碑象征着中国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新疆西极石碑
- 南诏德化碑:位于大理市太和村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被誉为“云南第一碑”。碑高3.97米,宽2.27米,厚0.58米。正面刻碑文四十行,约三千八百余字,目前仅存残破碑文二百五十余字。碑阴刻书四十余行,详列南诏清平官、大将军、六曹长等职衔和姓名。经过上千年的风风雨雨,碑文现仅存八百余字。该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同时该碑对研究云南民族史、西藏地方史都是宝贵的实物资料。景点云南南诏德化碑
- 大观圣作之碑:位于石家庄市赵县石塔路87号(原赵州文庙遗址内),是中国现存的大观圣作之碑中保存较好的一通。碑刻坐落在一个长方形的保护池内,池四周雕制有围石护栏。碑身四周刻有卷龙缠枝牡丹图案,中间碑文为宋徽宗赵佶所撰。景点河北大观圣作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