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的景点丰富多样,可分为陵墓主体建筑和周边纪念性建筑及自然景观等,以下是一些主要景点:
陵墓主体建筑
- 博爱坊:是中山陵的起点,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上刻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二字,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景点中山陵博爱坊
- 墓道:从博爱坊到陵门,长约480米,宽40米,分三道,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行道树,道旁种植着雪松、桧柏等树木,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景点中山陵墓道
- 陵门:为中山陵的大门,有三个拱门,中门横额上刻有“天下为公”四字,出自孙中山先生的手迹,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景点中山陵陵门
- 碑亭:位于陵门与祭堂之间,亭内立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记述了孙中山先生的葬事。景点中山陵碑亭
- 祭堂:是中山陵的核心建筑,堂内有孙中山先生的坐像,四壁刻有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全文,顶部为穹隆顶,庄严肃穆。景点中山陵祭堂
- 墓室:位于祭堂之后,与祭堂相通,室内有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下方是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安葬处。景点中山陵墓室
周边纪念性建筑
- 音乐台:位于中山陵博爱广场东南方,建于1932年至1933年,由关颂声、杨廷宝设计,平面为半圆形,是中山陵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之一,也是户外音乐圣地。景点中山陵音乐台
- 藏经楼:现为孙中山纪念馆,是孙中山奉安中山陵后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主楼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重檐歇山顶式宫殿建筑,内外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景点中山陵藏经楼
- 行健亭:坐落在中山陵西南隅道路旁,由广州市政府捐建,1933年夏落成。该亭为方形,边长为9.3米,高12米,重檐攒尖顶,钢筋水泥构筑,外形美观,坚固实用。景点中山陵行健亭
- 光化亭:位于中山陵东面小山阜上,建于1931-1934年,由刘敦桢建筑师设计,用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时华侨的赠款建造,亭的屋脊、屋面、斗拱、梁柱藻井等全用大理石雕成,花纹精细。景点中山陵光化亭
- 流徽榭:坐落在中山陵至灵谷景区沿路南岸,又名水榭,这里三面临水、碧水如镜,凭栏远眺,风景别致,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景点中山陵流徽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