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网红景点可能存在以下一些陷阱:
- 价格陷阱:
- 隐蔽标价:部分商家会故意缩小价签上的计量单位字号,如将 “每克” 的价格标得很不显眼,让消费者误认,结账时才发现是天价,像重庆李子坝轨道站的花茶、成都黄龙溪景区的雪花酥都出现过此类 “价格刺客” 现象。
- 克重陷阱:商家在商品称重时,可能会在克重上做手脚,或者以高价售卖低质商品,如云南某些景区将普通银器贴上 “当地传承”“特色工艺品” 标签后大幅提价。
- 捆绑消费:一些景区将门票与摆渡车等服务捆绑销售,变相剥夺游客选择权,增加游客的消费支出,如福建某些景区就存在这种情况。
- 虚假宣传陷阱:
- 过度滤镜:景点的宣传照片经过严重美化,与实际场景相差巨大。比如巴厘岛 “天堂之门”,宣传照是火山云海倒映千年石门,实际现场是秃噜皮的水泥地,所谓倒影是摄影师用 iPhone 和小镜子制造的。
- 人为制造稀缺感:故意营造 “一票难求” 的假象,诱导游客提前抢购门票,实际上门票数量可能并不紧张。
- 体验陷阱:
- 人满为患:网红景点吸引大量游客蜂拥而至,导致景区内人流拥挤,游客体验大打折扣,如斯里兰卡 “挂火车” 景点,游客为模仿网红拍照动作,不仅自身安全受威胁,还影响了正常出行秩序。
- 过度商业化:原本质朴的景点被过度开发,到处都是商铺,破坏了原有的氛围和生态环境,如一些古镇古村,原本的宁静古朴被喧闹的商业氛围所取代。
- 设施配套不足:景点在爆红后,未能及时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如交通、餐饮、住宿、卫生等条件较差,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像贵州一些 “野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备,山路崎岖,垃圾遍地,餐馆、厕所等设施简陋。
- 安全陷阱:
- 野景点风险:一些未经开发、游离于正常监管外的 “野景点”,由于承载力有限、配套设施缺乏,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如贵州的蟒山、河南安阳的 “试胆石” 等,游客在这些地方游玩时容易发生迷路、摔倒、坠崖等意外事故。
- 设施隐患:部分网红景点的游乐设施、栈道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未定期进行维护检修,容易出现故障,导致游客受伤。